没人知道故事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也没人知道虚构故事是否只是人类的权利。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一个有趣的观点——人类是依靠虚构故事的力量才成为万物之灵长。
随着人类演化至今,我们已经不知道第一个围坐在篝火旁讲诉故事的远古智人是谁,但可以体察的是,人类在讲故事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至此诞生了民族、法律、国家种种概念,跨越了采集文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来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故事本质上是虚构的,但他团结了原本一盘散沙的远古智人,开启了一条弯道超车之路。
故事的题材也发展的非常多样化,从最初篝火旁的鬼神故事到今天多元化的故事类型,我们每天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刷微博刷文章刷视频,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故事的载体也更多元。
如此多的故事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好故事和烂故事,好故事读来让人啧啧称赞,烂故事则能让人生理不适。如何定义一个故事的好坏其实没有通用的标准,故事发展的同时带来审美的多元,它的好坏更多在于读者阅览之后的感受。
但我认为一个故事的好坏有着最基本的门槛,那就是故事的完整性。
如今短视频大行其道,能认真看完长一点故事的受众逐渐减少,更不用说一些长篇著作。有人觉得短视频更胜传统故事,有趣又短小精悍。
但请扪心自问,刷了一天短视频的你,究竟收获了什么?
短视频吸引我们注意力更多是基于于本能的一些欲望,它使我们无法放下手机、静下心来阅读一个稍长一点的故事。
当然,我也刷短视频,谁会回绝自己本能的欲望呢!不过,我更期待看到一部开头惊艳,中间剧情层次递进,最后结尾一鸣惊人的好故事。
故事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十几秒的短视频无法做到的事情。
看完一个好故事的感受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人生,这是一种连续的情感体验。所以,故事的结局非常重要,因为人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但你总要停下来,无止境的刺激情绪,就会沦落到刷短视频中毒般的境地,拿起手机笑嘻嘻,放下手机像木鸡。
所以,故事的结局非常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整个故事的终点线,也承载着作者想要表达故事主旨的任务。
也有人认为故事结尾并不重要,只要过程足够精彩就行了。
其实只需要反问一下自己,一个过程足够精彩的故事再配以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结局,它不香吗?另外,过程足够精彩的故事总会停在一个地方,你希望它停在哪里?
没有无穷无尽、不停延展的故事,即使有,最终也会成为流水账。于是,一个好的结局便能拯救这一切。
《迷雾》的结局堪称神来之笔,当主角一行人行驶在无边无尽的迷雾中,这时故事该如何进行下去,主角一行人弹尽粮绝,心里负荷已经达到最高点,任何情节的延续都是在缓解这种绝望感,故事进行到这里已经像一张拉满弦的箭,不得不发。
于是,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反套路的结局,它将之前积蓄的情绪力量进行了释放,运用一个非常规的结局将故事内涵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闻香识女人》有着足够精彩的故事过程,无论是那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探戈,还是高潮上校那段慷慨激昂的演讲,无不成为影视经典。
但是,我始终记得结局,当查理送上校回到家中,我突然明白,当一切归于尘埃,我们最终要回归故土,回到我们爱的人身边。
这就是结局为故事带来的意义,它使故事更加完整,角色的情绪流动停留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一个好的结尾会在故事高潮之后让人久久驻足,不愿离去,细细品味,感受故事传达的人生意义。
当然,一个坏结局也会将你看故事的好心情彻底毁灭
故事是起承转合的,无论故事的结局反转与否,或者是开放式结局,它一定是契合故事所想要传达的主题,如果你想要歌颂爱情,却写了一个出轨的结局。想要歌颂正义,最后好人含冤而死,坏人逍遥法外。
结局与前面故事价值的割裂会造成整个故事的崩坏。
《进击的巨人》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它有非常多吸引人的商业元素,诸如炫酷的立体机动装置,血腥暴力的动作场面,但最令我着迷的是巨人对人性的探讨,对自由的追求。故事来到看海篇后,矛盾冲突由人与巨人变成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人性和自由的探讨有了深厚的现实基础。
故事连接了现实,会使问题变得具象化、复杂化,战争中的人性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它折射着整个战争年代的社会形势、国际形势,人民的心里因素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矛盾,这是个体难以厘清的问题,作为一部漫画也不应要求它解决这样的难题。
还有关于自由,自由是崇高的价值,但在现实社会中,也是无数哲学家、社会学家反复讨论却没有定论的话题。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也是作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故事最终会导向某处,不带主观意见表达的作品不是真正的故事,我们看故事是希望作者针对现实里的一些现象予以回应,表达内心的想法。
然而巨人的作者最终将他的观点导向一个虚无的结局。虚无的结局并不是不行,可以揭示人类的某些深层困境,比如说自由与人类群体属性带来的根本矛盾。
《迷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也是一个陷入虚无的结局。
但不同的是,《迷雾》是一部时长只有90分钟的电影,他对人物的刻画是比较中立客观的,观众会被结局震惊,但不至于难以接受。
巨人却不同,作为一部连载10年的长篇作品,观众对里面的人物有着强烈的移情作用。
尤其看海篇之前,巨人更像是群像剧,对每个角色都刻画的非常充分,能轻易感受到角色的人物弧光,增强观众对角色的喜爱,一些角色虽然在早早的在剧情中死去,却深深印刻在观众的脑海里。
看海篇之后,故事结构突然完全聚焦到主人公艾伦身上,变成了传统的单一主人公的叙事模式,其他角色不同程度牺牲了角色塑造的篇幅,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艾伦。
这样的叙事结构不是不可以,只是,作者几乎没有描写艾伦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以为作者在憋大招,结果,当最后一话出来后,确实是大招,把读者都整破防了。
这个故事结局之所以难以让人接受有以下几点。
主角艾伦的人物弧光刻画失败,他还是当初那个少年,没有一点点改变。
其他角色在终局之战完全没有令人动容的点(除了三笠)。
很多角色的人物弧光出现了极大的偏离,让人有种前后不是同一个角色的既视感
故事结局的价值甚至摧毁了已经死去了的角色(埃尔文和调查军团的各位)。
作者冒险的把千斤重担压在了艾伦一个人身上,最后却把他描写的像一个小丑,以至于这样的结局令人无法接受。
如果作者的目的就是写一出讽刺剧,那么他前后的笔法是割裂的,结局就像是断崖式跳水,最终摔的粉身碎骨。
我仍然喜欢《进击的巨人》,只是不会再爱了。
故事的结局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我们对整个作品的观感。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像一出故事,已经写了好多个章回,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浓墨重彩的篇章。
故事常常会营造两难之境让主人公选择,我们的世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选择,生存与发展、和平与战争,未来故事将会怎样书写,我不太清楚,只是正在经历着这一切。
但我希望它是有结局的,人类世界相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但此刻我们正亲自书写着自己命运,并与看似必然的结局抗争。
也许人类世界终将归于虚无,但我相信人类也有可能到达宇宙的边界,开启新的篇章。
这好像很狂妄,但是,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可能性的敬畏何尝不是一种谦卑,对于我来说,第一个描述鬼神的人,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也胜过堆砌华丽辞藻的老套故事。
我相信未来还能看到不少颠覆世人的作品,我无比期待着那些日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