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书评,正如标题所写——探讨一下为什么这本书会这么有效,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来看看:
为什么要戒烟——反洗脑
决定戒烟之前先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吸烟?
吸烟有哪些好处——缓解压力、驱除无聊、男子气概、融入社交。暂且不论这些结论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先逐条分析一下:
压力&无聊
<blockquote> 尼古丁可与尼古丁乙酰胆碱接受器结合,增加神经传递物的量,脑中的多巴胺增加,尼古丁实际上制造了大脑空虚感,通过吸烟等方式提高浓度后,缓解了尼古丁快速代谢所带来的空虚,给人造成吸烟可以给人自信,让人放松等虚假幻觉,最后可能会因吸食而有成瘾的现象。</blockquote><blockquote> 事实上,吸烟是无聊的间接原因之一,因为尼古丁会引发嗜睡感,让吸烟者倾向于远离需要付出精力的活动,维持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blockquote>简单地说,尼古丁不是缓解它们,而是暂时压制、过后加倍地引发它们。男子气概、女性优雅
<blockquote> 人们把吸烟当成绅士淑女身份象征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每个人都清楚,吸烟者之所以还在吸烟,只是因为缺乏戒烟的能力和信心。</blockquote>醒醒吧,如果真有这种东西,还会需要烟草商打广告来告诉你吗?融入社交
书中对吸烟对社交的影响着墨不多,也许是因为国情不同。在我们身边,初次见面递一支烟熟络一下;工作间隙几个人凑在楼梯间吞云吐雾已经快成了社交礼节。但烟民和非吸烟者完全断绝社交的情况还闻所未闻,如果你一定要以这一点为由而拒绝戒烟,那只能认为这是在位自己社交能力的缺乏找借口。
总的说来,吸烟的优点只是烟草商的美化宣传和政府的放任,加上社会风气的推波助澜。只要记住一点:真正的好东西不需要宣传,人们自会闻风而动。这些硬塞到你脑子里的信息都是有目的的,比如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如果你想要戒烟,最先要做的就是把被洗过的脑子洗回来。
明白了吸烟没什么好处之后就该来看看戒烟的好处了(也就是吸烟的坏处),书中已经说得够多了,摘一段网上的数据:
在发达国家中,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85%有关,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75%有关,与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25%有关。据统计,英国平均每4个吸烟者中有1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1/3与吸烟有关。
除了对健康的影响,还有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详见下文。
如何开始——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决定
也许了解过吸烟的坏处,你也动心了,决定戒烟。但又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或者不愿忍受戒断症状的痛苦。这里又展现了一个之前并未提及的吸烟的坏处——对心智的影响——害怕戒烟失败、恐惧戒断症状、焦虑/无聊时怎么办?
慢着——这些想法是哪来的?试想如果你从不吸烟,还会担心这些问题吗?
这就很明显地证明了一点,恐惧、焦虑等等负面情绪,不是你吸烟的理由,而是吸烟所导致的后果。那么,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吸烟呢?
所以,只需要作出一个决定——刚刚吸完的那支烟就是最后一支。你就有机会摆脱以上说的那些负面情绪。
戒烟靠的是理智而不是意志
烟瘾是一种生理上的毒瘾,更主要是心理上的依赖。
生理上的如尼古丁依赖、戒断症状倒还简单,只要理性地告诉自己:“现在我感受到的焦虑、烦躁等等都是尼古丁害的,只要干掉它,这些症状都会消失”只需3周到3个月就能清除血液中的尼古丁。
心理上的戒断症状需要更巧妙的方法来对治。传统的方法是靠意志力戒烟,但为什么意志力戒烟法很困难?
当你使用意志力的时候,觉得戒烟是一种牺牲,你是在和自己抗争。这样只会增加压力,压力越大的时候你就越想吸烟来缓解一下,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你坚持的越久,压力只会越大。
即使有不少人使用意志力成功戒烟了,但在压力极大时又有可能走回老路。特别是戒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吸的,这对自信和自尊都是一个打击,从而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怎么办?
建立新的连接:戒烟&积极信息
这里涉及到书中未提及的概念“第二序改变”(详细内容参考文末链接)。简单说来,依靠意志力去坚持、克制、忍耐、抗争等等都是将意志和欲望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没有跳出第一序改变的框框。正如卢梭所言:“我们的欲念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因此,要想消灭它们的话,实在是一件既徒劳又可笑的行为,这等于是要控制自然,要更改上帝的作品。”
而书中所用的方法——不要克制自己的想法,而是在感觉到需要吸烟时,想象戒烟成功的感受:轻松自在,精神饱满。 <blockquote>每当你想到吸烟这件事时,都会想:耶!我是个非吸烟者!</blockquote>
这就在大脑中弱化了戒烟&忍耐/克制(负面)的链接,而建立了戒烟&健康/快乐(积极)的新的链接。由第一序改变跳到了第二序改变。当然这个方法也需大量练习,可以试试执行意图这个技巧:if 想要抽烟,then 闭眼,想象3个月后神清气爽的自己。
书中还谈到了减量戒烟法和替代品戒烟法的缺点,戒烟前中后期的各种困难,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果有人碰巧看到这篇文章对戒烟产生兴趣,强烈建议阅读此书。为什么一般建议读原文而不是书评,正是因为书中会用大量翔实的数据与例证来潜移默化,而书评只会给你少许冲击和认同,很难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阅读原书经常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说,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你肯定体会不到这位读者的感受: <blockquote>我四天前才刚读完《这书能让你戒烟》,感觉真的很好。我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会吸烟了。我最初翻开你的书是在五年前,但是读到一半就停下来了,因为再读下去就意味着永远告别香烟,这让当时的我十分紧张。我是不是很傻?</blockquote>
作为一个每年只吸2支烟的伪烟民,写了这么多只是纯粹出于好奇——为什么这本书如此有效?这种方法能否用于吸烟以外的其他成瘾行为?所以试着用近期学过的心理学、行为学和认知科学的粗浅知识来分析一二,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若有同学能指点一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