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收拾了百八十本自己和老公的旧书发到朋友圈三折卖,有的朋友是对照图片自己挑了一些,让我给寄过去的,有的朋友是自己来家里选的。这个卖二手书的过程让我生出了很多感慨。
这些书的类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散文、杂文、历史、经济、法律、小说、英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教育类的,陆陆续续地被朋友们挑走了很多,我能够感觉出来,大家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正常且自然的一件事情。
配合着这份经历,我挺想说说我一直强烈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父母为什么要不断努力学习。只有父母去学习了,在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不慌不乱。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地,你着急上班就一个劲儿催,越催孩子越慢,孩子难受你也难受。怎么办?去读书,去学习,去了解这种情况怎样做怎样说能实现双赢。
你特别羡慕别人家有个爱读书的娃娃,你家娃娃不爱读书,你总在她面前提别人家的孩子,谁听了都会心烦的。心情不好,就算被迫去读书,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更何况,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之前,先看看别人家的爸妈如何。人家爸爸妈妈可是每天读书的,孩子耳濡目染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啊,复印件质量不好,说他有什么用,得修改原件啊。
谁家的孩子都会发火,成人都会发脾气,更何况是孩子。在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前,孩子有强烈的挫败感,当他无力面对的时候,可能就会以发火的形式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懂儿童情绪管理的父母会知道共情与接纳,然后再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可以自然地从挫折感中走出来,风平浪静之中会迎来再接再厉。而不懂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父母经常会与孩子对着干,场面愈演愈烈,本来一个人痛苦,继而演变为两个人受苦甚至全家人受苦。
你费尽心思给孩子选幼儿园,选小学,选中学,选各种兴趣班,甚至一年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上国际学校。殊不知,如果你没有多去了解一些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没有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就算在名师手下,也难以有很大的出息。因为在任何学校,老师数量有限,无法对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在学校类似于流水线上的产品,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更客观的现实。因材施教的主体是父母,因为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最有条件因材施教的人也是父母。当父母切实履行好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孩子无论是在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是在贵族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她一样都可以发展得很好,因为底子打得好。打底子的人,是父母,不是老师。反之,如果父母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孩子就能发展好,而忽视了自身责任,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的会是自己的孩子。
有句话说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去成为那样的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坚持读书,读工作相关的书,是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强。读工作领域之外的书,是为了自己的头脑更丰富,一个头脑丰富的人,思路就会更加开阔,在碰到孩子的问题时也会有更科学的应对方法。还要读一些教育类的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陪伴孩子茁壮成长,父母责无旁贷。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请反省一下自己: 我做了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这样?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不这样?这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理性的正向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当你成长进步了,孩子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做好父母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前行,多读书,读好书,遇见更棒的自己,带出更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