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想什么,去做!”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父辈们教导我们的话。是不是我们读了太多太多成功者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的激励下,我们潜意识地只强调去做的重要性,“just do it!”付出行动。但我们一直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给自己留了多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你跟你的父母说:“我在运动。”他们一定觉得你棒,会给你投来赞扬的目光;如果你跟他们说:“我在思考。”那他们一定觉得你一定是疯了。因为他们只赞赏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看到的的现象,而思考,他们无从了解。纵然一些无脑、无趣的繁琐的机械运动,在他们眼里也是值得鼓励的。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如果看起来无所事事,那就是懒。
人们很容易对思考产生偏见。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都可疑地认为,思考看起来像什么事都没有干。一个陷入沉思的人给人一种无趣的感觉:他斜靠在椅子上,架起他的双腿,抽着烟,凝视着天花板。无论怎么看,他好像都在浪费时间。除此之外,他完全不关心如何想着为我们做点什么有用的事——比如:打扫房间,或者拖地板。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对他们产生怨愤的情绪。
但是,思考与懒惰是有天壤之别的。思考,其实是人们能够做的,最丰富的活动。任何一个漂亮、有用的事物都是人们思考的产物,它们之所以存在,也正是因为有人花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过。而思考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我们普遍都会误解,某个人是有天赋的、天生有资质的,或者一个使人惊奇的想法是自发地闪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便是爱因斯坦,也是需要花上无数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才提出和阐述相对论的构想。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思考看起来一点也不自然。人类是社交动物,而思考却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最好的一项活动。因此,我们就会担心这类人更倾向于思考,会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在故意地远离我们去独处和思考,而拒绝一起聚餐或者一起去运动。这会让我们怀疑他们是不是患了“孤僻症”,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另外,这些人有时给人一种不友好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不自在。其实,我们的想法才是真正错误的。因为智力本来是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友好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刻意地完全孤立自己,那肯定是不自然的,但如果一个人的思考被人们所忽略而认为他是不友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使思考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呢,最好开始的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不该怨愤他们看似无所事事的思考:今晚我来洗盘子吧,因为我知道你今晚要继续思考。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切实际,但如果我们要作为一个自由人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靠石油运转的,而是思想。鼓励思考,正是这个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