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由于某一次意外,你获得了”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丢失了创造新记忆的能力,类似金鱼只有7秒记忆一样,只有一天的记忆。每天早上醒来,昨天的事情就已经忘记。 不少电影基于这个大胆的假设,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剧情,如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和印度男神阿米汗主演的未知死亡(Garjini):
两个男主角在寻找真相和复仇的过程中,不断把每天重要的时间通过纹身在身上留下印记,作为一种“持久化” 的手段,就像把数据存进一个数据库一样,或者把东西写在日记本上(只是可能会忘记这个日记本上有重要信息,所以纹身还是比较靠谱)。
然后,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复仇的,为什么还要去关注这个问题呢?
- 首先,事情日产日清是个好习惯,可以减少心理的压力,不用看着不断堆积的to-do list心理发毛。
- 更加方便去度量”效率“。如果一个管道不畅通,没有稳定的水流,是很难评估这个管道的有效流量的。
- 当天的事情记忆更准确,久远的记忆容易损失,也就是为什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把事情拆开小颗粒度,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更加方便分工合作。 即可以不依赖长时间的记忆来工作,某种程度上让工作的系统更加健壮,可以让拥有同样技术水平和资源的人也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从组织来说,这样的工作安排让业务流程更加稳健,即只要有同样技术水平的工作者,工作者本身可以每天替换
- 提醒自己:集中在真正需要被解决的东西
可以发散地提出很多想法,或者结构化用模型来讨论。只有一天记忆的本质是指只有大脑只有一个短时间的缓存(而这个短时间的缓存可能还是不可靠的)。可以试试把问题夸张化去思考(很长记忆 -> 一天记忆 -> 一分钟记忆),那么这个工作的系统就可以模拟成一个无状态的系统(不依赖于之前的状态,结果只取决于输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http协议),工作系统变成了逻辑和能力的集合(就好像谍影重重的超级特工Jason borne失忆了,还是能够打架一样),如图:
我们先分析一个抽象的系统工作流程,然后再从工作流程的每个节点分析如何优化工作:
- 每天的工作变成一个清晰的任务清单;
- 工作系统读取清单,并且根据清单的任务内容开始工作。如果工作中不需要外部信息,直接输出结果。需要需要外部信息,从外部数据源读取任务相关的信息,完成任务再输出。
- 按照任务规定的协议输出工作结果
- 基于工作结果重新规划新的工作清单
借助这个模型讨论,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工作流程,从而让“只有一天记忆的人也可以高效工作”
- 每天的任务清单必须非常准确,并且任务清单最好拆分得更细致,不是每天完成一个大任务,而是更小粒度的任务,如几个1小时任务。 考虑到工作过程的意外或者对工作难度的估计不从分,一整天的任务可能会难以完成,所以必须在工作任务的设计上进行补偿。
- 个人作为一个工作系统,要提高”读取“的能力。除了任务要写清楚外,提升个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提升读取的能力?重要的是构建概念的能力,让概念本身已经具备足够的信息,即每个人都可以从概念中获得准确的对问题的定义。 如果今天和明天对概念理解都有偏差,不同人的理解又有偏差,可以想象工作的混乱。
- 读取任务后,还要工作,因此提升工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可以把全要素产出率tfp的概念用于个人工作,即同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比应该要不断提升。
- 要构建一个索引清晰的外部资料库(可以是个人笔记,也可以是对网页的整理,也可以是把搜索引擎用好,甚至是一个归类很好的通讯录)。以容易索引的外部知识库工具,每个任务的描述本身必须含有足够的信息用于索引。 例子:读取用户A的银行余额,这个任务必须包括用户A的id信息,然后从数据库根据id查询)
- 输出结果要基于协议和格式,包含足够用于下一步决策的内容,要做到任何时候,没有记忆的人看工作的结果都可以得到共同的信息。
- 基于结果的工作规划请参照第一条,需要对工作的颗粒度进行控制。
再重点说明下:这文章的讨论的重点是思路,目标是增加一个工作流程系统的清晰度和效率,就算个人记忆很好,也可以参照这个思路来优化自己的工作,因为早晚记忆也会变差,而且记忆也不应该填充很多零碎的任务内容,而是应该用于填充对思考有用的资料。
拓展思考:
1:针对上面讨论的点,如何做更细致的优化?
2:什么工具可以帮我们更容易达到”无状态系统“的工作方式?
3:如果一个公司全部人都只有一天记忆,应该如何设计工作流程?
4:麦当劳是如何让大部分人可以短时间内有工作产出的?流程怎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