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如同一张白纸,而后就一直被亲人、友人、世人所描所绘,总想绘出一幅蓝图;人之初,也如同初生牛犊,不知水有深浅清浊,总是被世俗带到沟里,过后才慢慢明白,世俗如同染缸,当走到生命尽头方大彻大悟。因此“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从善而来,从善而终,那么这个中间过程为何就有了不善?
因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故而形成了世俗的特殊标签,世上千人千面,千般人有千般心,自古有之,没有恶,何来善?人有名就是扬善除恶之名。何为善?佛说: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孔子说:美即善,尽美矣未必尽善也;老子说:上善若水;耶稣说: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位世人是良善的。
我敢说“善”一点也不深奥,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就是践行礼、义、廉、耻,善就是理解和包容,前面道路有危险我警告后人免遭危难就是善;上公交车不挤进挤出,给需要的人让个座就是善;在火车上不霸占别人座位、讲究秩序,这就是善;在别人危急之时,力所能及的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善;见到别人不善时敢于正色厉声就是大善,善就是如此简单而已。
中华美德,百善孝为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古有二十四孝,虽是传说,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人非犬马,理应尽孝以谢养育之恩,人不孝固为大不善,孝心是善心善念的基础。因此,善包括了人伦常理,善包括了中华美德,发自内心的善就如同一颗种子,伴随你在生命中处处开出幸运之花,结出幸福之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一个成年人修身安命必须明白的道理,就是崇尚和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做为一个时代新人,不断使自己品德人格完善。儒家文化里,这种美德就是完善的美,这种完善的美就是善,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实善也就是高尚的品德。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难免会遇到“来者不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大量的善与恶总是综错复杂、纵横交织,令人眼花缭乱,扰人心绪。生活本以扬善除恶为美德,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人人当从善如流,疾恶如仇。不善者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孟子》有云:“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刘备告诫其儿子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人以小善为而无益,故而不为。以小恶为无伤,故而为之,积恶不可掩,罪大不可解。这句话传颂至今,已是千年古训,何不是做人做事,修德立业的戒律?善无大小都是善,恶无大小皆为恶,一个祝福、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声谢谢,虽微不足道,但是一种善行,却很温暖。
善行缘于善心,有着善的心灵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纯甘甜,发自内心的善才会有善行善举,唯善之心,处处欢声笑语,处处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己亦为善;与人有路,己路更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就是被人尊重的资本。
善并非高深的学问,而是实际的行为,善就在言谈眉宇之中、举手投足之间、帮人于危难之时,善恶没有地位、贵贱之分。善是美德之源,善是为人的准则,善是养生的滋补品。孔子有云:“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这便是藏善于心,善行天下,则功德自满,不必假善,不隐大恶。善心善言,千里之外也有所闻,言行不善就如同火车霸座之辈,名败四海。
此生以善为美,以善养德,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就是积德,唯善唯德,方可载物。人生追求财富,小富在于勤,大富在于德,德不配位,权也是空,财也是空,有财无德,便是不义之财,伤人伤己,祸及子孙。为人当择善友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人而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