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用户雇佣解决他们的问题
首先应该从用户群体,而不是自己想要什么来思考问题。
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产品基本功能需求是产品生命线。
只有这个生命下真的解决用户痛点,用户愿意花钱。才能下一步运作。
慢慢发展必须利用营销基点、营销支点、营销势能,让消费者接受,创造利润。
保持创新活力,才能在市场区域找到立足之地,早期才能避免竞争。
“设计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功能,更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麻烦。”
在红海类目中也有蓝海的产品,这是细分领域。这种务实和吃力。
有没有可能做一些“吃饱再加班”的外送套餐,解决他们加班时候填饱肚子的需求。
店铺盈利模式设计的背后,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用户的需求。
1、创新,形成稀缺和唯一;切割新品类规避竞争对手;
2、细分领域:在红海市场找到蓝海类目,分享竞争环境、市场环境,各类目细分市场的特点,以及自己公司适合的优势。
选择上升趋势的赛道、打造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决策者的自我认知和策略、以及运气的加持;
“让基础成功率提高,让整体成功率提升”
我想做一件事情,有没有机会?但机会,应该是用户给的。
机会,应该是替用户解决麻烦。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用户价值。
而用户价值,不一定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不一定要靠什么石破天惊的创意。解决一个烫手的麻烦,就好。
做用户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本质上都是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目标达成”
价值观,什么才是价值?
用户观,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
用户定义有用的、好用的,才是有价值。那么,该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呢?
首先,看宏观上大众需求的底层逻辑。
民宿的主要作用,是一个去完景点后休息的场所。这是第一目的。第二目的才是社交。
不论是露营,还是剧本杀,都是在满足休闲休息之余的锦上添花。
这就是从宏观上看大众需求的底层逻辑。
它是对大方向的判断,往往是制定自己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但第一步走对了,之后的设计才能成立。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包含了重要的同理心。-我们清楚你的苦闷”
同理心帮助你透过潮流表象,看清事物的底层逻辑。
定位了用户,了解了需求,下一步该如何获取价值?
做高势能,做大动能:这里有几层问题,产品、营销。
这也是一家企业的价值来源。
做产品,就是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巅,获得尽可能大的势能,然后在最高点推下去。
营销和渠道,可以减小阻力,把势能转化为最大的动能,获得尽可能深远的用户覆盖。
要获得最深远的价值,就需要尽可能高的势能,和尽可能大的动能。
“做高势能,就是要做好产品。判断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品质和价值,也就是性价比。”
该如何找到品质和价格的平衡?
以辨别人的好坏一样,这只能交给消费者来验证。
他们通常聚集在哪里,是哪些群体,日常的消费场景是什么,会去什么样的餐厅。
然后,多向熟悉他们的人请教。
做大动能,要靠营销。
做好产品,做好营销,做高势能,做大动能,才能获得长足的影响力。
让一个用户感觉WOW的瞬间,变成用户对品牌的持续性好感,需要整体性的思维。解决用户的麻烦,是一个WOW的瞬间。
提供一款惊艳的产品,是一个WOW的瞬间。
但持久的好感,需要一以贯之的整体设计。
“从了解到感兴趣再到下单最后是售后,是一整趟用户的体验旅程。”
而这意味着发现用户旅程中的每一个麻烦,解决每一个麻烦,为自己获得更长足的竞争力。
一个产品一定是80:20,80为基础性功能,20为核心创新性。
产品基本属性是满足用户的核心痛点,也就是直接利益,通过JTBD和MVP找到真实生活场景的痛点,这是用户的直接利益,也是营销的生命线;
营销基点和主线、营销支点、营销势能是基于产品基本属性塑造出来的,目的是同质化产品卖出不同,这是用户间接利益。
要与时俱进,产品基本属性不会变,但是会漂移或升级
“只有满足产品基本需求+情感诉求+社会诉求,新技术+新方式+旧业务=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