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4 刘平
《幸福的种子》第二章插画与想象力
在完完整整把这一章读完以后,我的脑海里已经凌乱了。一幕幕的回忆和一波波的感想交织在一起,让我无法整理出有调理的话语。这一章的每一个小结都让我有共鸣的激动,可又不愿及刻放下书诉写,因为想看作者是怎么解决的?怎么引导的,怎么选择的?可一路读完此章,脑海仿若放映机出了故障,图片与回忆共闪,竟找不见主题。
眼前浮现豆仔仔看书和姐姐做作业的情景,我断片的思绪瞬间明朗。对!就是第二章65页中的一个小结:图画书助孩子一臂之力。里面有一个例子,当幼儿园老师讲《一寸法师》的故事给孩子听时,会发现有些孩子很专心的听故事;有些孩子却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邻座小朋友打闹,根本没在听;也有些认真的听了一会又心不在焉了;为什么呢?难道读书是先天注定的吗?
哇哦!原来用心听故事的孩子,脑海中会清楚的浮现一寸法师的模样,整个故事变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她们的脑海中上演,就像看电视一样。大家都知道孩子之所以爱看电视,就是因为它不但有声音,还有清晰动态的画面。如果孩子在读书听故事时,脑海里也能演出来,那注意力、理解力就自然跟上了。那么,这种拥有想象力的能力又从哪里来呢?是天生的吗?
当然不是!那是环境及阅历给予的。环境当然是父母给的,阅历当然是习惯和生活赋予的。这时图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无法真真正正的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每一个故事的情景及环境。但是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时,那包含艺术家们情感和理性的语句和图画能让孩子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视角,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未来的某一天,他看到或听到类似的场景及话语,他的脑海便不在一片空白。
这就好比眼前的豆仔和姐姐,豆仔目不转睛的盯着《不一样的卡梅拉》珍藏版(这本书我还未曾给他读过),3岁的孩子跪在飘窗边上一手翻书,看的津津有味。而姐姐拿着一本语文课本左顾右盼,一会看书一会跟着说话的爷爷奶奶呵呵傻笑,心不在焉啊!但,回想姐姐看电视的情景,那种雷打不动的场景历历在目。恍惚间竟有点“怨恨”绘本为何来的那样晚……
此刻文章结尾的这句“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这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启蒙工具。等孩子进入小学,再来谈读书的问题,就太迟了。”便显得极度“刺眼”。当然,读到这里我也觉得庆幸,幸好此刻发现,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