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有想法,不如会行动!
简单有效的自我管理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编辑推荐※
改变自己,一天花三小时去“想”,不如一天花五分钟去“做”!本书从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偏差”入手,系统科学地介绍了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欢迎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权威指导加真实案例,引导读者走出行动误区,关注当下,简化目标,丢掉“该做的”,找到“想做的”,科学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简单有效地分解工作,轻松提升行动力!
...................
※内容简介※
如果想要改变人生,抱怨自己的缺点是没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无法成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太多偏差,最靠得住的判断标准只有行动本身。无论是想戒除坏习惯,还是想培养好习惯,只有科学管理自己的行动,才能达到目标。本书完整介绍了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推崇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和行动目标,掌握行动的最基本法则,灵活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会不抱怨、不盲从,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简介:
石田淳,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社团法人行为科学管理研究所所长、株式会社WILL PM International 创办人、社长兼执行长、美国行为分析学会(ABAI)会员、日本行为分析学会会员。
他曾前往美国,学习以科学方法分析人类行为的行为分析学和行为心理学。这个方法获得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和波音公司在内的六百多家公司采用,在美国的企业界创造出绝佳的成绩。返回日本后,他将这个方法改进为“行为科学管理”。
“行为科学管理”不讨论任何精神理论,而是将焦点集中于人的“行为”,在短时间内,便能让公司内八成的员工从“庸才”摇身一变成为“英才”,大受企业主和第一线的主管欢迎。目前,石田淳除了担任日本各大企业的顾问,协助解决人才培育和组织活化的问题,同时还举办研讨会或公司内的研修课程。企业界之外,他还活跃于教育和体育界。截至目前为止,已指导超过六百家公司和一万名以上的上班族。
精彩书评:
壹: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什么平台,还是听各种免费微课也好,每到对嘉宾提问环节时,我总能看到各种问题,其中问的最多就是:“我想要学XXX,但时间不够;我工作很忙,但对XXX很感兴趣;有什么速成的方法吗?而我听到的答案,用两个词概括就是“行动”,你既然想学,有兴趣,还怕没时间么?可是为什么已经告诉你答案了,你还是要一遍又一遍的问呢?因为你不愿意行动,想要走捷径啊,
日本石田淳写的《从开始行动》详细的阐述了“行动”的前因后果,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1. 你只肯想不肯做的原因
2. 如何破解不作为?
3. 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人”
你只肯想不肯做的原因
很多人总说我想要减肥,想要戒烟,想要学习画画。。。。你的脑子里每天冒出无数想法,但却不肯做,到底什么原因?看完本书后,我总结出有以下4个原因:
原因一:能坚持完全靠意志力
这本书从开篇开始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不要依赖意志力去坚持。这一点我在写其他书评中也反复强调。意志力真的没有你所想象的坚硬不催。
记得,有一次我在暑假实习,经熟人介绍要打算在学校当个文员,但学校离家挺远,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每次回到家我都身心疲惫。我坚持了半个月就以回学校参加比赛为理由不做了。这是因为我的意志力不够么?不是,而是我完全找不到在校做文员的动力和目标,每天除了复印和打印就没了,也没有任何升职空间,所以我无法坚持每天早起,乘1个多小时的公交去上班。因为我看不到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所以不是你意志力薄弱的关系,而是你找不到理由坚持。
所以不要在说自己意志力薄弱这样的理由来骗自己。找到你行动的目标,并且将行动习惯化才是正道。如果你的行动目标够强,你肯定愿意坚持,这跟意志力没有关系。
原因二:大家都这副德行,我也随波逐流吧
所有人都想成为“有个性”的人,但很遗憾,你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有“个性”。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行为会受到感情,环境各种方面影响。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很安逸,每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绝大数人也就慢慢开始适应这种生活,开始随波逐流了。因为这种日子就像慢性毒药一样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内心,你的大脑,最后你也就没有行动力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
而你去看那些所谓的网红,甚至在你周围混的比你好的人,他们本身就选择了一条“个性化”道路,不愿随波逐流。
原因三:害怕面对失败
人不愿意接受确定的损失,是因为“不愿承认自己失败”。因为对失败的恐惧,所以不愿意行动。
大多数人心态是:只要不行动,就不会犯错误,不会犯错误也就不会失败。这就是很多人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如今无论是求职,还是写作,还是我学习其他技能,我尽可能抱着“不要想马上成功”心态来。因为我发现越抱着“尽可能避免失败,要快点成功”这种心态来做事情,越做不好,因为内心身处希望一次就能成功,希望在自己身上发现奇迹。但是,奇迹只是身体深处一次不为人知的爆炸。
你仔细回想一下,古往今来真正的天才有几个,而大多数牛逼人都失败了多少次,估计都数不清了。
你的经验教训肯定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产生的,你的每次成功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上形成的。
你越害怕失败,你越不想做;你越害怕失败,你越脆弱。
如何破解不作为?
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肯行动原因之后,那如何破解不作为呢?根据本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用MORS法则驱动自己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自己也说,我要努力去做,我要尽力去做之类的话。老实说,这话是废话,因为怎样才算努力?怎样才算尽力呢?太模糊没有标准。
本书认为只有使用清晰和有具体行动指向的词语,才能让人知道“我应该如何行动”。采用MORS法则来行动。
M可测评:这就像一家企业的绩效考核,用数字来衡量。如果没有测评谁知道你工作效率怎么样?谁知道你工作能力如何?谁知道你的行为是否适合呢?单纯靠你自己说没用。所以在行动时,首先要有一个测评标准,如何来检验你的行动有进步呢?从哪几个方面来看呢?
O可观察:只有能够观察到的,才可以称得上行为。比如你坚持每天写作,那你就要发布到各个平台,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文章写的好不好,有没有人来看,大家的反馈是什么,你还需要怎样改进。你可以观察自己写的文章跟牛人有什么区别,差距在哪里。而你如果只是藏在角落里,别人压根看不到,无法观察到你是否进步。
R可信任:是指行为的判断标准具有唯一性,不管多少个人从多少个角度来看,得到结果都是相同的。比如你想要戒烟,评判的标准是:你没有烟瘾了,不碰烟了。
S可明确化:关注的焦点都是确切的因素。比如你写作,那你就需要考虑你每天写多少字数?发布在哪些平台?阅读量要多少?写作定位是什么?总之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可视化”。
第二:通过累积成果获取成就感
一个人只要能获得成就感,就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行动。你仔细回想一下,小时候考试,如果你比前一次考试,有进步,你是不是会很开心,会觉得自己努力没有白费呢?因为这份进步,代表你努力所带来的成果。所以你想要执行能力强,你就要多行动,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
比如当我坚持写作30天时,我奖励自己吃一碗牛肉面;当我坚持写作60天时,给自己买一本手账本,当我写的某一篇文章,读者反馈很多时,在给自己一点奖励。通过一次次行动,通过设置奖励,让你自己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不是靠别人给你,而是靠你自己争取。
第三:整理感情,简单行动
你的问题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你想的越多,心理包袱越重,越不愿意行动。
曾经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欧阳修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讲:没有什么方法,多读,多写就可以了。
你想这么多有什么用?想了以后就能实现吗?巴菲特靠想成为百万富翁,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吗?乔布斯靠想发明手机,奠定了手机老大吗?papi酱靠想想,成为网红吗?别天真了,你想这么多,然并卵,不还是要行动了以后才知道吗?
老实说,你灵光一闪的点子,想法,创意不值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有无数人灵光一闪想到各种各样idea。但是,当你把点子,你的想法,你的创意白纸黑字落到了纸上,变成了行动方案了,这才值钱。
就像知乎大神说过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想要改变,现在就应该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人”
现在的你身处于”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世界之中,这里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还有无数真伪难辨的信息。如今, ”终身雇佣制“已经成为过去,你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但是你想要跟别人不同,想要变成理想中的自己,你就应该把焦点放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你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如果现在你很迷茫,很焦虑,那就立刻行动起来,在你的人生中,能够真正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你的行动决定了你是否愿意改变;如果你不行动起来,你这辈子都很迷茫,很焦虑,因为你看不到结果在哪里。
“想太多“是一种病,得治。
你一天花三个小时去“想”,不如一天花五分钟去“做“靠谱。
贰:
我一向自诩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我有很多提高自我的理想。
比如,我想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尽管是为了将来环球旅行可以随意畅聊歪果仁。
比如,我想坚持健身,保持好身材,尽管是为了的是将来有孩子了,可以假装姐妹。
比如,我想好好坚持写文章,争取写好点,多点粉丝满足一下虚荣心,多点稿费和打赏,好多吃几顿大餐。
可是,我的想法要么是直接死在脑子里,要么是夭折在刚刚开始行动时。当我看到石田淳的《从行动开始》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我屡屡失败的原因。
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责怪自己没有毅力,意志薄弱。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受认知偏差的影响,我们无法理性的看待自己。
作者石田淳告诉我们,这本书不是让你变成意志坚强的人,而是让你变成能够取得成就的人,成为能够用行动来控制意志的人。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关键不是毅力和意志,而是要采用行动科学管理术。
作者还给我们了如下的步骤:
1、找到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2、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3、小心你深信不疑的陷阱
4、从小习惯开始
5、避开陷阱
6、认同自己
只有找到我们难以改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必须要放开固有的思想,放下责备自己“意志薄弱的心理”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
只要不断积累小而具体的行动,不管是多么远大的模板都一定能够实现。
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我最认同的有以下几种,与你分享:
一、采取“正念法”
“正念”就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此刻,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影响,只专注眼前的事物。
简单的例子,你着急到ATM取钱,很多人排队,你会想“怎么这么多人,今天真是倒霉!”这就是多于的与事实不符的情绪想法,会让你更加烦躁不安。
如果只关注事实本身,不去想多余的心理情绪,你就会淡定、轻松许多。
二、把握自己,关注“现在”
我们常常懊恼“如果当初怎样怎样,现在就好了。”或者,对未来的事情担忧的无法入眠。
事实上,过去的事已然是定局,谁也无法回到过去,哪些问题永远无法改变,未来的事,谁都无法确保如愿发展,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不要因为过去的事而懊悔,不要因为对未来的不安而畏缩不前,更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心存怨恨,只有把握现在,和现实,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灿烂。
三、不要与别人比较
在同样的环境中,有人会感觉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幸。同样得到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还好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只有半杯水,别人都有一杯水。
所以,幸福是由自己的态度决定的,总是与别人比较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的。
四、损要趁早,勇敢舍弃“沉没成本”
在行为经济学中,将“已经支出且无法回收的费用”成为“沉没成本”,比如一个公司投资了一个项目,一期赔了钱,想赚回来,就又投了二期,结果赔了又追加第三期的资金。因为不舍得沉没成本,结果越亏越多。
在感情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候明知道对方不合适,但是想着已经在一起那么久了,已经付出那么多了,放弃太浪费感情了,可是最终还是无法走到一起,反而又投入了更多的沉没成本。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判断,尽早止损。
书中还有很多好的小技巧、小方法,比如让每天的压力“可视化”,拥有具体的目标,用“MORS法则”来驱动自己,利用“生活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等等,这需要你自己去学习了。
你还有多少未尽的梦想呢?请从放下这本书的瞬间开始行动,从看到这一行字开始,去做你想了很久却没有做的事吧!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