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对东坡居士的评价里有这样一句,说他“一生闪耀,一生流离”,读起来莫名心酸,可诚然,东坡这一生,确是因闪耀而流离,也因流离而愈加闪耀,他的光辉,无论才学上还是人品上,绝对担得起“光照千古”这四个字。无论是在他的时代,还是在后世,他都能收割大片粉丝,人生在世不称意,知易行难,可东坡却活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求而不得的精彩与豁达。
林语堂先生绝对是东坡居士的铁杆粉丝,不但是因为他为东坡写了传记,更是因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溢出来的敬佩之情,尤其是他对东坡的政敌王安石的绝对厌恶,毫不吝惜笔墨,大加挞伐,在我看来却是有失偏颇,可也许是因为在林语堂先生心中,苏东坡几乎是个完人,容不得别人欺负吧。
其实苏东坡也是我的心中偶像。这许多年来,我坚持喜欢的人不多,他算是其中最长久的一个了。少时喜欢的是他诗词里的洒脱豪迈之气,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还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再大一些,了解了他的生平,又被他的温柔细腻打动,他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又说“与君今是为兄弟,更结他生未了因”,他也说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潇洒疏放的外表下,也缱绻着人世间最最真挚的柔情。再后来,我离开了象牙塔,历过千帆之后,看到的东坡再不是一个意气书生,不再是一个多情才子,而是一个让人感佩、让人敬服的智者。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苏东坡完美地践行了这句话,不矫揉造作,不浮夸掩饰。虽然不存在可比性,可是从人生遭际这个角度来看,实在是不能说他的人生不痛,但即便痛彻心扉,他却始终不曾放弃自己,放弃生活,反而用无尽的爱来温暖着这个对他不甚公平的世界。他爱自己,很擅长养生,即便缺衣少食,也会钻研养生之道;他爱兄弟,和子由相互扶持,都甘愿为对方牺牲自己;他爱百姓,自顾不暇,也要为民生奔走,修苏堤,除蝗灾,浚运河,建安乐坊。他爱这世间的一切,爱到无暇去怨恨自身的不平遭际,他不为自己申辩,却从未放弃为百姓奔走呼号。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到自己的极致,无论遭受什么都不能让他停止歌唱,真是一个把对手气到跳脚的顽童!
流离一生,东坡大概也会有心灰意冷,彷徨犹豫的时刻吧,不过,不同的是,他早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记得书中有一段是讲东坡先生少时他的母亲教他读《范滂传》,范滂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为平息党锢之祸最终自投案而死于狱中,在临行前,他对孩子说的两句话让所有人动容,“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范滂临死前,该是无比凄惶与茫然吧,浊世不容清流,可怜,可悲,可叹。东坡应该是很佩服范滂的,因为他问他的母亲愿不愿意他做范滂这样的人,少年的苏轼,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
为善还是为恶,这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这个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的时代,我也很是困惑,但千年以前,东坡就用一首词回答了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善也好,恶也罢,何必计较?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无愧此心。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