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3 佳豫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解读论语第158天)
日经第463篇(先进第十一)
经典原文1: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噫就是哀痛的声音,予就是我。这里连说两句天要亡我,可见孔子是伤痛至极。
孔子晚年,很多学生陆续离他而去:子路在卫国做官,他的死讯传到孔子耳边的时候,孔子黯然泪下,跟学生说以后不吃肉酱了。
因为子路在宫廷内乱中被敌人砍死,血肉模糊,孔子一看到肉酱就会想到子路,很伤心。
但是这跟“天丧予!”的伤心又有所不同。孔子虽然有很多学生,他最看重的还是颜回,在我们中国文化当中传承衣钵很重要。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很看重这种传承,也就是说,在学生中,挑选最好的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精神、使命传承下去。
曾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其实就是讲的一种传承和承担精神。
孔子儿子去世时,都没那么伤心,但是颜回去世,孔子是真的非常伤心,他知道这是天命。
当年孔子过宋国的时候,遇到当大夫的大恶人司马桓魋要杀自己,幸亏孔子乔装打扮,逃离了宋国,没有让司马桓魋得手。夫子当时说:上天给我赋予了德行,司马桓魋这种小人,岂能够伤得了我!
我们可以感觉到孔子当时的那种豁然、大度、乐观的心态,他没有说:天丧予,而是说:天生德于予。
还有一次,孔子因为像恶人阳虎,所以在匡地受到围困,他当时就说: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非常自信的说:上天既然将道统、圣贤的法脉传下来,而且让自己知道了,那自己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了继承圣贤道统的,既然上天不想让这个道统消亡丧绝,那上天也不会让我消亡丧绝。
孔子坚定的认为匡人是不会伤害他们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中,孔子还如此镇定自若,富有自信和乐观。
在以上这些情形下,夫子都没有痛心过,反而颜回死了,他说:天丧予,天丧予,可见孔子对颜回早逝是何种痛心的程度。
他痛心的是道统如果没有人传下去,那将来天下苍生就会受苦难。因为圣贤道统是可以令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没有人传,道也就中断了,众生就如漫漫长夜当中,找不到方向。
孔子其实是在替众生悲痛,并不是单一的自己悲痛。
前面有说到: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被困匡地,后来大家从围困中脱险出来,但是孔子跟弟子们都失散了,结果颜渊到最后才赶上来。孔子一见颜回就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孔子说这个话,其实是非常的爱惜并担心颜回。结果颜回说:老师您在,弟子怎么敢死。
充分体现了他们师徒二人之间那种:心心相知、相惜、相敬、相爱的关系。
经典原文2: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有一句话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点,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是这个情,平时被理性克制住了,一旦超出这个点,就是感性做主。
伤心归伤心,孔子不会一直沉浸在这种伤心里面,他很快会看清现实,继续去完成使命。
我们不是说不会动情,也不是说不能够悲伤,只是要做到有情绪之后,很快去觉察,让自己能够不陷在里面,完成一次升华,从而成长自己。
夫子的这种表现,实际上暗中传递讯息:儒的道脉失传了。
佛法的传入,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学儒的人能够再次有机会重新悟到孔颜心法。
儒释道同源,都是讲的同一个道是自性所流出来的。儒的道传不下来,我们可以从佛的道那里得到真传,一个得到了,其它的都得到了。所以清朝的大儒都这样说:吾学佛,然后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