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武志红老师讲过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将很多个刚出生的婴儿从父母身边带走,关在一起,让负责养育的护工,只给予物质满足,但不能有任何情感互动,比如抚摸等,结果这些婴儿无一例外都死掉了。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也用动物做过很多类似的实验,最终的结论是:
对于灵长类动物而言,爱的存在有触摸、运动和玩耍三个变量。
无论有些人怎么自诩自己是独立,不需要依赖别人的人,“被看见”、自己发出的信息能得到“回应”,是每个人的根本需求。
这背后实际上是“关系”的命题。
我说出的每一句话,写出的每一篇文章,表达出的每个情绪,其实都希望有个容器来容纳它们,希望有人来接住它们,因为只有这样,我才真实的知道我是存在的。或者,借由别人,我才知道,我可能不知道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面对一个不爱说话,不爱跟人打交道的人,如果你真的关心他/她,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跟他/她说话,甚至粗鲁地去捉弄他/她,带他/她去跟你一起做事情。
如果你和你很亲密的他/她吵架了,冷战绝对是最差的应对方式,因为直接把你们之间的关系线给切断了。更好的方式可以是:他/她生气,你也生气,让你们之间的愤怒去碰撞出你们对彼此的爱;什么话都不要说,直接把对方抱住。
只要有对话,只要有互动,只要有回应,就会有破局的机会,就会有希望。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我是洪彬,一个用行动倒逼学习的”践“客,欢迎加我微信(hongbin_lee2014),持续写作、持续行动的路上,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