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一段時間裡,我叫做「小克」。來源是高中音樂課的報告,後來就一直延續到大學了。這個「克」,代表的是歌劇魅影裡的克莉絲汀。我其實沒有特別喜歡這個角色,但是她是魅影深愛的人。
國小的時候聽歌劇魅影,天真且理所當然地站在魅影那邊,深信魅影和克莉絲汀才是靈魂上的契合,為不幸的魅影落淚。長大一點,開始明白克莉絲汀的選擇:設身處地地想,我當然也會選擇多金又帥氣的子爵拉爾,誰會想要跟魅影一起住在歌劇院的地下室啊?在百老匯看的那一次,跟粉紅閨蜜兩個人一致認為魅影是「見笑轉生氣」,梗鋪了一堆沒把到妹,只好亂發洩一通把吊燈給砸了。
直到去年十月在倫敦,坐在第一排,演員的每個動作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感謝Harriet Jones的詮釋,也可能是那陣子女性主義念太多,對這個角色,對故事終於有了全新的看法。
根據原著,克莉絲汀來自瑞典北國,她的父親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莉絲汀的唱歌潛力也因而早早就被開發。不幸的是,父親死的太早,但是他承諾克莉絲汀,會從天上送下一位「音樂天使」給她。失去父親的克莉絲汀像是同時失去天賦一般,只能默默的成為歌劇院裡的合唱團員。但是這她仍舊期待著「音樂天使」的降臨,指導她,將她提升到另外一個藝術層次。於是我們天真,從小被音樂和奇幻故事養大的女主角,就在歌劇院後台的小廂房裡,默默等待著音樂天使的來到,她持續活在這個「父權」的陰影之下。
而他的聲音被另外一個隱居在劇院裡的人聽到了,神出鬼沒,永遠帶著面具的魅影。音樂天才魅影聽到克莉絲汀的聲音,知道她是一個可造之材。他躲在牆壁的後面指導克莉絲汀,並跟隨著克莉絲汀的幻想,承認自己正是那位「音樂天使」。
對克莉絲汀來說,「父親」和這位「音樂天使」的形象已經合而為一,對亡父的思念和依賴輕易的就轉移到魅影身上。而魅影利用了這樣的幻想,毫不費力地攻破小女孩的心房。
於是克莉絲汀上半場都呈現「在舞台上夢遊的狀態」,她的第一首詠嘆調「Think of me想著我」是魅影指導的結果,回到後台之後仍難掩興奮的跟好友描述她的「音樂天使」。直至魅影終於從鏡中現身,帶克莉絲汀走入他的地下皇宮。克莉絲汀在魅影的帶領下,持續夢遊,沈浸在精心打造出來的音樂世界,一點一滴地將自己的音域開拓到無法想像的境界。
在這段時間裡,克莉絲汀的形象完全是由魅影打造出來,就像那個鏡中新娘,是魅影裡像的靈魂伴侶形象。隔天醒來,克莉絲汀在好奇的誘惑之下,摘下了魅影的骨白色面具,終於知道她幻想中的音樂天使長得怎麼樣,恐懼開始滋生。
克莉絲汀發現她的音樂天使就是傳說中的「劇院之鬼」,在第一幕的最後,她拖著拉爾來到屋頂,唱出她對魅影害怕又難以抗拒其吸引力。我們的女主角睜開眼睛了,她愛上了一個人,卻不是魅影期望中的自己。
下半場一首「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希望你在此」,克莉絲汀前往亡父的墓地,唱出他對父親的依賴和思念。小時候也不太喜歡這首歌,長大之後才知道這首歌在整個故事中的重要性:
Too many years fighting back tears, 在眼淚中掙扎太多年,
Why can the past just die? 為何一切不能逝去?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希望你在此,
Knowing we must say 'goodbye' 但是知道我們該告別了。
Try to forget, teach me to live, 試著忘記,學著活下去,
Give me a strength to try. 給我勇氣去嘗試。
小女孩知道她長大了,知道不管是父親或是魅影的陰影,她都將勇敢走出去。
到了「Point of no return 不能回頭的臨界點」,克莉絲汀完全蛻變成為一個性感的女人,她在化身瑪格麗特,誘惑著唐璜(魅影),她的魅力讓魅影也為之折服。只是事情走到這一步,其它道路都已經被摧毀,已經站在無法回頭的臨界點上。
克莉絲汀發現是魅影,於是摘下他的斗篷讓所有觀眾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而魅影的下一步卻是在眾人面前示愛,為克莉絲汀套上戒指,而克莉絲汀的反應?狠狠摘下他的面具。
憤怒的魅影將克莉絲汀拖到他的地下宮殿,逼她穿上婚紗。此時克莉絲汀已經完全醒過來,她質問魅影:
Have you gorged yourself at last in your lust for blood?
你終於滿足你血腥的欲望了?
Am I now to be prey to your lust for flesh?
我現在成為你肉慾的犧牲者?
Angel of Music, you deceived me,
音樂天使,你欺騙了我,
I gave my mind, blindly.
我曾將我的心盲目地交給你。
最後一幕三人重唱非常厲害,但很多細節要看現場才看得出來。克莉絲汀起身抵抗魅影,沒有恐懼,沒有害怕,沒有曖昧與愛慕。她檔在魅影和拉爾的中間,捍衛自己所愛。
走到這一步要如何收場?忠於自己所愛,然後看著愛人死去?還是選擇一個你不愛的人,然後終身困守在地底?
西方戲劇以悲劇為尊,而愛情的意義旨在昇華,不在完成。
選擇的同時不選擇,毀滅與永恆並存。
Pitiful creature of darkness, 不幸的黑暗生物,
what kind of life have you know? 你所知道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生?
God give me courage to show you, 上帝給我勇氣讓我告訴你,
You are not alone... 你並不孤獨。
是的,魅影很可憐,但是克莉絲汀沒有義務承擔他不幸。三個小時裡,我終於欣喜地看見這個以前被我視為洋娃娃般,只是為了搭配魅影的存在的角色,終於長出自己的性格。
「歌劇魅影」被視為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為當年的年輕妻子,莎拉布萊曼的傾情創作。即便到了2011年,在歌劇魅影25週年的慶祝音樂會上,韋伯還是如此介紹莎拉:「我的音樂天使。」兩人的婚姻最終以離婚收場,韋伯要的是一個能專心持家的妻子,而莎拉則想要展翅高飛發展事業。感情不在,但是「歌劇魅影」留下來了。
謬思是真的,只是感情終將逝去,唯有藝術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