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不光是一篇科普驾照拿证的文章,也是一篇教你如何“刻意练习”的科普文。
凭一时兴起做事的红色性格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生命在这两个极端里面轮回,我就是其中一只:
1、同一时间做非常多的事情,恨不得每件事情都能够尽善尽美。
2、每件事情都想做得很好,而好些事情永远只有开始没有结尾。
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每件事情都超级完美,经过这么多年的试验,我想在我身上是实现不了了。
参加朋友的手工活动,做一个手包,中途被人拉走,到现在包包的环没有安上,连尸体也不见了踪迹。
花一千多办了一张一年的健身卡,去了两次,然后,然后就过期了,朋友后来又送了一张,然后,然后开卡去过一次,又没有然后了。
16年报的游泳,凭激情连续去5天,大姨妈一来,就搁置了2年,2018年了,现在依然还不会在水里换气。
2015年5月份,志气高昂的报了驾校,发誓1个月之内攻下它,这一攻,就是近3年……
中途,我经历了暴热的天气——半年的离开——科二被挂——科二第二次被挂——经商一年暂停考试——科二第三次被挂——科二第四次……通过—— 等候教练传唤练科三……
直到一条短信提醒我:
NONONONOOOOOOOO~~~~~
我才不要再经历一次科二,打死都不要,不管怎么说,我要打破魔咒,不再重复这样的轮回!
于是,我下了一个超级大的决心,我要一次性过科三,我要半个月之内拿驾照!
下完这个决心之后,我就开始思索,为什么我的科二会重考四次(也就是被挂了6次,而且每一次都死在了倒车入库,对的,你没看错,每次都是第一个项目就挂掉了),不识字的大叔大妈都能一次性过,为什么我会被挂得这么惨?
经过自己反反复复的观察和思索,我知道原因了,就是:我在练车这件事情上面根本就没有做到刻意练习!
为了不重蹈科二的覆辙,我仔仔细细的再一次研究了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我发现,作为一个标榜自己是高效阅读达人的人,我之前真是白读了这本书,想拿块豆腐一头撞死。
咳咳,为了让还没有拿到驾照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能够轻松过关,不走我走过的弯路,不作践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高效拿证,我将把我如何刻意练习拿驾照的秘籍与大家做一次真诚的分享。
以下是我练习过程中参照的书籍,请知晓。
1、刻意练习概念解析:
刻意练习不是一万小时定律。
刻意练习不是一万小时定律。
刻意练习不是一万小时定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很多小伙伴在听到“刻意练习”这四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一万小时定律,那这个想法就错误了(如果我考驾照真的要练一万小时,400多天的话,让我先哭会儿)。作者也说道:“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真实的刻意练习的本质是长时工作记忆,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难度适中的任务+反馈+重复练习+不断纠正的过程。
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就能获得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条使唤的硬盘——也就是长时工作记忆了。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来自于他4岁起父亲对他全职的教导,来源于父亲对他进行完美音高的长时工作记忆的刻意训练。
拥有众多标签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总统、科学家、作家、外交家、慈善家、出版商、发明家等等)的超强的写作技巧来自于他对钟爱的杂志《观察家》里面的大量文字进行不断的模仿与创作,积累重构,对比纠正,再总结练习的刻意训练。
没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正确的,有目的的大量练习。
没有拿不到的驾照,没有学不好的英语,没有写不好的文章,只有不用心进行刻意练习的人。
学习任何东西,一定要寻找到那个激发内在驱动力的动机,可以是兴趣,可以是解救痛苦,可以是追逐幸福。
(而我这一次的刻意练习,是为了省下钱和时间去做更有趣的事……)
2、刻意练习的三个F——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刻意练习中,主动性很重要,如果你进行刻意练习时,都是被逼着来做的,那就放弃吧,等你真正想来的时候再来。因为没有人会伸手去拉那个不愿伸手的人。
就像书里面说的一样,“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它针对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潜力、不向命运低头、不甘心于现状的人。”
我在这里说几个刻意练习时具备的条件,供大家参考:
01、找一位好导师。
导师的作用是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意见,方便你在原有技能上面不断提升。与导师观察和提供反馈相比,单凭自己的力量来联系,不但艰难很多,而且效果差很多。
就拿练车来举例子,如果没有师傅在旁边带着,告诉你开车的步骤,关键路段的操作方式,我想自己学一年,成长也很慢吧,更别说半个月拿驾照了。
那怎么找一位好导师呢?
我有几点建议给到大家:
如果是初学者,导师具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对你来说都可以,如果你已经训练了几年,那么需要找一位更能干的导师。
那么怎么知道导师能干不能干呢?记住,出名的不一定就是会教导学生的,还得从导师的经验去了解,与导师的学生多交流调查,着力去了解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
最后记住,当你自己改变了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了,因为你吸收了他所有的一切,可以向着另外的高度前进了。
当然,如果要学驾照,也可以参考以上几点,最重要的是多问问他的学生,听听客观公正的评价,多打听多考察。我有一个教声乐的朋友,他一个学生原来是他所教的大学的一位学生,观察了他两年,才决定报了他的小班课程,这种谨慎和耐力,嗯,值得我们学习!
02、专注和投入很重要,也就是第一个F-Focus
如果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在走神,或者感觉很放松,并且觉得很好玩,你可能也不会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我们一车考驾照的4个人,就我1个人第一次过,其余2个不敢约考,1个练习的时候开得很好,但是被挂了。重点是什么?就是是否有做到真正的刻意练习。同样都在等着摸车,我会拿着备忘录记录四个内容:
第一、教练说的开车上路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比如开车上车,系安全带,踩离合,刹车,打转向灯,挂1档……
第二、教练说的重点注意事项,比如说学校路段和公交车路段,2档通过,通过前踩刹车,开2档不能超过600米,必须换三挡,换道时一定要打转向灯,换哪边就往哪边打……
第三、我刚才开车犯的错误,比如说人行横道和公交路牌没有踩刹车,熄火后没有空挡打火,换挡时候速度不匹配……
第四、重点思考的注意点,比如说:什么路段冲速操作,临近路口的时候换二档等等
其实我的记录,不仅仅体现了刻意练习的focus,也用到了反馈(feedback)和纠正(fix it)的。每一次记录操作步骤,都是一次正确与错误的反馈,每一次记录错误的过程,就是在对下一次操作的提前预警,每一次重点思考,就是在着力纠正之前的错误操作的过程。
我看他们开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地方如果换做是我,我要如何操作,该不该换挡,要不要踩刹车,这样,虽然一上午过去了,我只能练个两三次,但是我在大脑里面已经开过8/9次了,这就是刻意练习时,不断重复练习,对输入大脑的操作信息进行长时记忆转化的一个过程。
同样的4小时,专注和不专注,所获得的东西区别是很大的。
1.1的N次方和0.99的N次方,结局的差别就在这0.2的专注上面了。
03、跨越停滞阶段,突破舒适圈
其实我第一次踩油门真的很紧张,完全乱了手脚,教练在旁边提醒换挡时,我也老是搞错档位,吓得心惊肉跳,我超级害怕这种超越了预期的速度,也害怕路上迎面而来的车辆和人,前两次操作,实在是被骂惨了。还好我脸皮厚,教练骂几句,我就嘿嘿嘿,脾气再差的人看到我这样估计都懒得发火了,另外,我的内在的驱动力也够强大,有不拿驾照誓不罢休的决心在支撑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练了几次后,我发现,最让我享受的是挂在2档开车的感觉,慢慢的,稳稳的,速度在自己的可操控和可接受的范围内,然后教练在旁边说,冲速啊,冲速啊,你知不知道你已经“死掉”好几次了啊!然后我又被迫换挡,后面我想了想,如果我不突破我这心理界限,啥时候才能拿驾照啊,然后慢慢把胆子放开了,三挡,四档,50M,加速成功,减速,换三挡,再减速,换二档……这样完整一套操作下来,哇,感觉太棒啦。
在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这本书中描述过心流的状态,就是挑战水平和技巧水平相互平衡的那个阶段,是参与活动最享受,最幸福的状态。
所以,不断用新的方式挑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保持心流状态,是刻意练习中最幸福的状态。
04、保持动机,直到达成目标
动机好比是一辆车的引擎。
如何一辆车没有引擎就没法开启,如果一个人想学习,想进步,没有内在驱动力,一样寸步难行,或者走不长久。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不敢保证每一次刻意练习都会有强大的心流体验,更多的是甘于平淡和重复的坚持,想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唯有两个纬度去尝试:
第一、不断强化你必须做它的理由。
比如说我考驾照这回事,我是逼到绝路了,只能绝处逢生,必须练,天天练。
比如说写书这事,说今年都30了,怕写不出好书,不敢尝试,那10年,你就是一个40岁的胆小鬼。那你还写不写,试不试?
第二、不断弱化你不想做它的理由。
比如说晨跑这事,不想跑,跑起来身体受不了,累得要死,那你怕不怕胖死,病死,孤独而死?晨跑也是脱单的一个路径啊。
好了,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高效阅读达人用考证这件事践行《刻意练习》的所有过程了,上图为证。
终于逮着机会秀秀我将近三年的劳动成果了,其中各种滋味啊(此处省略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