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隐入尘烟》,还是挺难受的。
特别最后一句,多么讽刺,让人看到希望和失望。
全剧不说苦,却苦到了天际,
全剧不谈爱,却爱到极致。
农村出生的还是很能体会前面的剧情,
后面马有铁跟随贵英,身边也有原型。
网上这句评论总结的挺好:
钱流向了不差钱的人,
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
唯有苦难一直伴随着努力生活的人。
苦难从来不值得被歌颂,
值得歌颂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
尽管他们朴实真挚,
但厄运不想放过他们。
一辈子第一次吃鸡蛋,
只为了压压农药的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谁不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同时依然热爱生活。
以上这段是弟弟发到我们家庭群的,看到这段话时,忍不住看了电影,看完后,五味杂陈,上面这段话,把整个电影总结的淋漓尽致,见解很有深度,我也想写点什么,能写的很多,想写的也很多,可是拿起手机,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又放下,思绪很乱,躺在床上,心情沉重,压抑,久久不能入睡
电影中的好多场景勾起了太多的回忆,对于80后生在农村的我有太多熟悉的场景了,活泥,做土块,下雨天码土块,盖土坯房子;(小时候,我爹就是“力气”的象征,不管谁家叫去干活,几乎都是最重的活吧……心底有无尽的心疼,却又是那么无力……)
装在架子车的麦捆;被装的高高麦捆压的憋了气的架子车轮胎;拉回场上,把麦捆散开来,用磙子一圈一圈把粮食从麦穗上撵下来;等着有风时再把麦子从麦壳中分离出来,我们叫“扬场”……
其实最让人想起的是:爹爹肩上背着架子车上的背带,拉着装的高高的麦捆的架子车,下长长陡陡的坡,我站在顶端不敢动,定定的看着车子,我怕车子跑得太快,超过爹爹的速度,把爹爹压趴下;我怕车子被装得太高而侧翻,把爹爹撂倒……终于下了坡,我的心稍微放了些,可又要上坡,看着爹爹坚实的快在坡上挖出一个坑的脚步,我怕,我怕,爹爹拉不动了,车子会从坡上溜下来,会把爹爹拉倒了,因此我拼命的在后面推;大滴大滴的汗水从爹爹的额头,到脸颊,再掉到地上的土里,立马出现一个小圈,中间还是湿的,很快被“细润”的土侵蚀完,接着又是下一滴,再下一滴,我怕爹爹喝进的水又全流完怎么办……
当眼角的泪水滴到枕巾上,看了看时间,不早了,把姐姐写的关于这个电影的感受长长的一篇看完后,睡意渐来,朦胧中我想看到老爹,似乎也还是没看到……
回到电影本身,《引入尘烟》,不管作者是为什么用这几个字作为电影的名字,但我有种真实的感觉,感觉每一个字,可以完完全全浸入到电影里的每一片,每一滴大西北的黄土地里……
这部剧是导演的真实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甘肃,张掖高台县的一个村子里,被自己家庭所抛弃的两个善良而卑微的人,过在了一起,讲述了他们苦难而善良,卑微而顽强,相依为命的一生,透露出了贫苦人民善良质朴的本性和无论在怎样艰苦条件下信守承诺的高贵品质,和恶霸,有权有势的人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更是对现在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对比,也反应了当时农村底层人民物质生活的困乏,和对精神感情的渴望,对美好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看法,该剧真真切切的应证了,再美的道德和再高的品质在一个善良到忘了自己的人身上,似乎它的价值微乎其微,只会成为那些贪名夺利所谓的“强者”所利用自己的资本……
老四和贵英,有着苦涩而又“甜蜜”的爱情,至深至真的亲情,其实他们彼此的生命里有着彼此,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对方的身上有自己的苦涩和压抑,,有自己的期待和现实……
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被重视,都需要人来爱,都需要被看到,可是为什么他们两个人就成了“这样”的让人心疼不已的人呢,因为时代,但我觉得更因为被原来家庭的忽视,抛弃,呼来使去,别人还会在乎吗,就犹如家里那个从小到大都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长大以后她自身的价值感就低,他没有要求,他任人摆布,不知反抗,也忘了反抗,可以说他内心深处没有可以反抗的力量……
老四和贵英,心里虽苦涩,但彼此的相依,彼此的温暖,是他们彼此活着的对未来一丝的期望,可就在贵英走了以后,这一切也随着贵英走了,老四最终的精神脊梁被抽走了,他随着贵英去了,像解脱驴子一样把自己解脱了……
我有好多好多想表达的,可无奈,词语,表达能力太有限,我始终感觉表达不出我心中想要为老四和贵英表达的那点东西,似乎是想为他们想诉求些什么,可又诉求什么呢,能诉求什么呢……
不知道老四和贵英是时代的产物还是原来家庭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