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写的,他写了很多研究王阳明的著作,在本书里,他把王阳明的话翻译成当代白话文,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把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精髓阐述了一遍,读后感觉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先来介绍一下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王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心学”创立者。
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王云,四五岁还没开口说话,后来得到一道士点拨,改名王守仁,马上就开口说话了,而且口才极好,滔滔不绝。
17岁新婚洞房花烛夜 ,因为在一座寺庙遇到一高人与之论道,彻夜未归,第二天才被家人找回。
科举考试两次都未中第,但他并不以此为耻。
从小他就向往成为圣人,研究过佛学,道学,潜心修道,皆有所得,为他后来的心学创下了基础。
王阳明是个全才,他懂音律,会写诗,骑马射箭无不精通,且用兵如有神,从政有佳绩,擅长布道讲学,门下弟子众多,得到众人爱戴。
因为在阳明洞修道,故被世人叫做王阳明。
可惜的是王阳明从小体质不是很好,后来又过于劳碌,导致旧疾复发,最后于57岁那年就去世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弟子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身心通透、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王阳明从容安详地归去。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王阳明用尽一生心血创建和弘扬的心学。
王阳明是这样描述人的心的:“此心即为一天地,天下万事,皆出自心中,故曰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如果人认识了这个主宰,心性就能安定下来,与天地运行一般生生不息,自有应事接物之能,虽然日理万机,应酬极多,也总能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学承传孟子一脉,以求本心、去私、无欲、尽性为通向“天人合一”的方法,具体途径是“格物致知”、“去欲存心”、“致良知”。
01 格物致知,去私欲
是指通过修养身心,认识了心的本体,从而获得一种源自本能的、高效的、直觉的类似“灵感”的认识能力。
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当前的问题时,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摆脱自我意识的干扰,以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中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得出最佳的答案。
王阳明从小喜欢探究人生的真理,乐衷于求道。
开始时,他遵从朱熹的理论,相信先要“格物致知”。
一天,他和一个朋友为了悟道,对着一棵竹子,不吃饭,不说话,苦苦思索了7天,饿得头晕眼花,还是没有想出什么道理来,之后还大病了一场。这时他开始领悟到,光光对着一样东西格物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一下去私欲。私欲并不是是指那些正常的欲望,而是指那些膨胀的过度的欲望。如果人被私欲填满的话,就会变得非常贪婪,无法静下心来做成大事。
02 何谓“道”
道就是天命,就是天理,就是良知。
道就在眼前,就在万物之中,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每个人的良知与生俱来,只要拂去蒙蔽在上面的尘埃,就会心如明镜,照见一切事物的真实面目,做出正确的行为和举动,并且悟到万物的规律,遵从宇宙的法则,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
03 关于生死
摆脱了万物对自己身心的束缚,把生命的价值放到了与万物一体的高度上,这样万物都是自己的生命,怎么还会害怕失去生命呢?
37岁时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贵州龙场。
在那里,经过重重苦难和心理挣扎,他终于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放下了名利声色等一切外在因素的执念,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终极智慧。
悟道的那一刻,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仰天长啸。
此刻天空微明,一轮红日从天边冉冉升起,王阳明就此创建阳明心学,开始了后半辈子的开挂人生。
从此他心有所定,广收弟子,诲人不倦,把这门极具现实意义的心学发扬光大。
04 立志
所谓立志,就是念念不忘体悟天地宇宙的本质规律,内心澄澈忘我,这就是立志。
人只有明确了方向,才不会迷途。
没有方向的人会在生活的滔滔洪水中迷失方向,飘向未知的地方。
我们首先要做的也是明确目标,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把什么作为一生的使命。
05 使命
如果每个人都肩负着上天所赋予的使命,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就必定有其一定的意义。
就算上天没有给我们使命,我们也要创造一个自己的使命,过有意义的生活。
06 参赞化育
认识本性后,提升了自己的身心素质,还要积极入世,做教化百姓,维护国家、社会乃至天地大自然和谐、平衡的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源自“本心”的智慧和能力推动社会和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王阳明从政时政绩斐然,受到百姓爱戴;带兵时用兵如神,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一举平定了为乱数十年的漳南诸寇。他甚至在干旱天三个月不下雨的情况下求雨得雨,被当地人奉为神明。王阳明常能运筹帷幄,举重若轻地解决难题,具有临危不乱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令人叹为观止。
07 唤醒“自我”思维
就是要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刚开始要尽量专注去做,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上面,便可将各种细微的思虑慢慢放下来,直到“忘掉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进入一种忘物忘我的潜意识状态。
王阳明开始写毛笔字写得并不是太好,后来他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为他意识到要写好字,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这个字的形态,而是要想象和模仿那些古人写字时的姿势、神态,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然后刻苦练习,才能把字写好。几个月后,他竟然写得了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惊呆众人。
这就是心的力量,一种神奇的力量。
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一件事做不好,可能是力气用错了地方,我们不应该向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应该向内寻找,从根本解决问题。
心变了,意识变了,格局变了,一切皆会变。
08 观照
就是用心如实地照着本来的样子去观察、照看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样事物,可以是自己的情绪,可以是自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处景物,或是一个境界。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冥想的好处。
其实我所理解的冥想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集中在呼吸上,让繁杂的思绪沉静下来,不带情绪地去观照、觉知当下。
09 意志力
做任何一件事,要坚持做下来,凭的就是毅力,也就是意志力。
没有意志力,就往往会半途而废。
有时候,坚持,就是最大的力量,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你想要放弃,觉得要坚持不下去的那一刻,再咬咬牙,说不定就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
10 心想事成的奥秘
如果能生起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将生发的信念与所做的事物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无限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
心想事成并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在不违背宇宙规则的前提下,运用心念的力量,帮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
我们仍需努力,只要方向正确,就会迅速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透过王阳明传奇的一生,我们看到了心的力量。
现在国外很多人都在研究和借鉴王阳明的心学。
虽然说我们不一定都非得相信心学,但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深刻而丰富,并且万物具足的世界。
遵从内心,就是成就我们自己。
彼岸不在远方,就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