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年初的时候去看了《绿皮书》当时是因为评分挺高的,很多人安利,看这个名字,本来以为是一部小清新文艺片。
看完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么文艺的片名,却夹杂着种族歧视和紧张的南北关系。
而在这样的政策下,《绿皮书》应运而生,或者该称它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这个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绿皮书》却告诉我们,你,被迫被区分了,因为你的肤色,你必须这么做,你也只能这么做。
在那个年代,就算住在卡内基音乐厅最高层,言谈举止调挑不出半点毛病,是个受人景仰的音乐家,但只要肤色不对,就只能被安排在狭小的杂物间。
相反,举止粗俗,言谈鄙陋,身上一大堆不靠谱的小毛病,却只是因为肤色对了,就有了挺直腰杆的资本。
导演很会讲故事,整部影片可以说就是一场成长与救赎的旅程。
要看懂这部电影就得先了解一下美国的南北战争了。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
影片就是在南北关系如此紧张的夹缝中,缓缓展开的。
故事的主人公托尼是一个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拿着不太理想的工资,干着不太轻松的活。明明家里已经很拮据,却仍然把妻子请来修地板的黑人,喝过的水杯扔到垃圾桶里。
这种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的,是植根于骨子里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了生计,被迫与黑人谢利博士捆绑在一起的托尼,才显得那么的生动有趣。
比如在接博士离开的时候,故意装作看不到被仆人放在车边的行李箱,再比如,故意把妻子给博士做的热狗三两下塞嘴里……
可在深夜,托尼在给自己妻子的信中却写道:他弹起钢琴来不像个黑人,象李伯拉斯,但比他更好。当我从后视镜看他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个天才……
字里行间的羡慕,这大概也是为托尼主动打破两人之间的界限,给谢利博士递上那一块代表友谊的肯德基炸鸡翅埋下的一个小伏笔吧。
那块让谢利博士双手无处安放的炸鸡翅,最终还是被博士用于他来说有点匪夷所思的方式解决了。当他拿着鸡骨头问托尼,该怎么办的时候,竟觉得在这之前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谢利博士,有几分可爱。
不过鸡骨头可以扔,毕竟能自然降解。
托尼随手扔出去的可乐瓶,在地上还没来得及躺多久,就被倒车回来的司机先生又给捡了回去。
这一点可以看得出,博士依然是那个有原则的博士。
不过整部影片也不是一直都是轻松的。
无论是谢利博士第一次演奏时,主办方刻意的刁难,被托尼一拳解决,还是独自跑去酒吧,被围困,还好托尼及时赶到解了围……
抑或是谢利博士被白人猥亵,被抓进警局,作为受害者的博士,却要靠着托尼贿赂警官,才得以保释。委屈巴巴的博士与托尼不欢而散。但这一路以来,他却明白,不是托尼离不开他,而是他离不开托尼。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博士想到的就是给托尼加薪。
却被托尼拒绝了,托尼说:别放在心上,我在纽约的夜店里干了一辈子,我明白,这个世界很复杂。
太多太多的事情,让原本两条本该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突然调转方向,死死的缴在了一起。
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大概是车子开到一半,突然抛锚了,托尼不得不下车修整。讽刺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烈日劳作的,正是一个个与谢利博士同款肤色的同胞。而同样肤色的谢利博士,却是坐在汽车后座上,拥有者一个白人司机。当时那些黑色皮肤望过来的眼神,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也正因如此,在那一个不知名的雨夜,从来都是情绪平整,优雅从容的博士,歇斯底里,对这个充满歧视的社会,对这个用眼睛去区分黑白的世界发出控诉,那是压抑许久、震颤心灵的孤独,没人能懂,也不需要人懂。
可如果有人理解了呢?
他也许不需要多少文化,不需要很多的共通点,甚至连习惯也南辕北辙,但只要他懂,那就好比伯牙遇到子期之前,曲高和寡,遇到子期之后却是高山流水,子期死,伯牙终不复鼓的那种灵魂认同感。
人不是生而坚强,坚不可摧。而是在一次次失望中,给自己竖起高高的墙。
墙里的自己出不去,墙外的人也进不来。
索性托尼从来不走寻常路,谢利博士看着坐在墙头,半个身子都伸进来的托尼,那些苦心建立的隔阂,也似冰雪消融。
他教托尼写情书,改正他的语法,情感流泻下的是那句:爱你,是我做过最简单的事情。
影片最后,最后一场演出,博士一如既往被歧视,只是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忍让。
两人潇洒离开,来到路边的黑人酒吧,看着从来正危襟坐的谢利博士,激情昂扬的舞动着琴键,那一刻的博士,大概是开心的。
不过,两人发泄完,出来的时候,却仍然遇上了偷盗的小尾巴。
一声枪响,吓走了两个黑人小偷。
白人也有好人,黑人中也有坏人。
区分人的好坏,从来不是靠肤色。
故事的结局是托尼终于赶在答应妻子m的日期回到了小镇。
大雪纷飞的夜,托尼把博士送到了卡内基楼下。临走之前对博士发出诚挚的邀请。
平安夜是该与家人一起的日子,就好比我们的年夜饭一样,属于家人的节日。所以,无意外的博士拒绝了。
两人自此分道扬镳。
好似没有任何变化,却又因为这一段经历,连细枝末节都舒展出了新的方向。
博士再次回到那间随便一个角落都价值连城的公寓,遣走了给他留灯的仆人,昏暗的光晕中,被一种名为孤独的寂寞,悄无声息的淹没。
同一时间,托尼终于在晚饭开始的前一秒,按响了门铃。
迎接他的是等待许久的妻子,和满室的温馨熟悉的气息。
故事到这似乎该结束了。
大家各归各位,在这一场彼此救赎与成长的旅程中,他们变得不再是他们,他们,却还是他们。
所以,影片最后看到拿着一瓶红酒,有些无措的站在托尼家门口的谢利博士,突然觉得有些温暖。
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勇敢的人先踏出了第一步,然后走了六十步,剩下的四十步,主动权从来都不在第一个人的手里。
索性,博士也小心翼翼的跨出了第一步,那剩下的三十九步才会开始有了期待。
他们之间,有过疏离,有过嫌弃,有过争吵,有过不认同,却不妨碍他们彼此理解,彼此维护,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