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如何是我们内心的折射,我们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需要自己对此负起责任来。对自己的生活全然负责,我们的人生才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以往的抱怨、仇恨、不悦都会瞬间消失。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你会发现自己是百毒不侵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籍,也是近期最爱的书。《The Diamond Cutter》,译为《能断金刚者》或《当和尚遇到钻石》。
摘自导读
在一篇由亚马逊书店记者布莱恩·布雅(BrianBruya)所做的专访之中,作者罗奇提及了他出家学佛的因缘以及从一名僧人成为杰出钻石商人的经过。197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前夕,母亲突然过世,不久之后父亲与兄弟也相继离去。亲人的骤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于探索生死问题之下,他离开美国、放弃原本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业,到印度的达兰莎拉,进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读佛学。
早先,罗奇格西曾在新泽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随汪贾格西(GesheWangyal)学习了8年的藏文,娴熟藏语,因此能顺利进入佛学院就读。这位启蒙老师汪贾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僧人,以慈爱、宽博接引了不少当今美国藏传佛教界的著名学者,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tThurman、弗吉尼亚大学教授Jeffery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门弟子。
之后,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达兰莎拉落发为僧,经过多年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后,1995年获颁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学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于1981年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有着长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随之而培养出的严谨、专注、诚信等特质作为支柱,这些人格特质,即是他在书中教导读者用以自我训练、成功致富的钥匙。
“切割钻石”的喻旨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或者说,它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原因,在于罗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鸿沟,将积极、正面的起心动念付诸实践,并指出了宽广、可行、充满建设性的商业经营方法。这个实践的过程,也同时涵摄了双重的层面:一是就罗奇格西个人对上师的承诺、面对挑战与理想的层面而言,他弥和了世俗与出世生活的界域,将佛法融入商业生活中;另一方面,就书写目的、内容铺陈与章节架构来说,他也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部分,通过叙述以僧侣身份从事充满竞争压力的钻石行业,到获得成功的历程,来道出经商之路上所蕴含的人生之理。“钻石与僧人”,乍看之下,虽易让人联想到又是一则商场传奇,但其实个中深藏玄诣。
从字面上看来,“切割钻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罗奇格西在俗世的职业。但事实上,在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金刚乘)的传统中,钻石(金刚石)具有其丰富、深奥的象征意义——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透明净的特质,代表了众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质。因此,“切割钻石的人”,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洞澈本性、直见本心之人。这般的开悟者,在世间能无入而不自得,一如钻石般清明、稳定,不被任何环境所阻挠。
为此,罗奇格西援引了一个兼具世俗与宗教寓意的象征——钻石,来阐明内在的观点和潜能,其实比外在的现象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影响力,端看如何发现那足以切割钻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从前半部详实的钻石行业描绘、到后半部的空性禅修指引,从日常生活到习性的转化,罗奇格西仔细铺陈了一条引介读者自我修炼、超越外在冲突与挑战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与商业的经营,将积极、良好的心念,转化为促使事业成功的主要动能。
《当和尚遇见钻石》打开了一个境界: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与我们心中的铭印有关,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生活负起责任来。我们的工作,爱情,以及人际关系,所有发生的事情,我们都需要向内观照,时时觉察我们的铭印,不然铭印在心中几何增长之后,事情可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出错。当然心中留下好的铭印,事情也总是会在恰当的时间按照恰当的顺序发生。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晦涩难懂,字又比较小,虽然只有两百多页,但是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多才完整读完。看完,回顾前面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完全读懂或者看透,以下对自己理解的部分做个简单的记录,以后再重读。
我看到的书里主要讲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金刚经》里的“空”,第二部分讲什么是铭印、铭印在商场上的作用和运作,第三部分教授具体行动的方法。
“空”,佛教里面经常提到,万事万物皆是“空”,那空到底是什么呢?以前我认为,“空”就是没有,《金刚经》的解释是所有事物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坏,而事物本身则没有好坏利弊,全凭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而定。也就是说,世间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本身你没有好坏,比如一场雨,对干旱的地方来说是甘霖,对雨水多的地方可能是洪灾,而雨本身没有好坏,只是人们看待它的观点不同,才有了好坏,雨的本身是“空”。
这点虽不好理解,但要是明白了这正是事物的潜能,人生、事业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接下来就要引出铭印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均来源于你内心的铭印。根据佛教的古老经典,心的录像机或摄影机在一弹指之间,可以记录大约65个分离的、不连续的影响或铭印。这些铭印如同种子,种于心间,并茁壮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强大的铭印,影响我们的看法和决定。
关于的铭印解释有很多,讲的也很玄,简单的理解就是佛教的一句偈语:种善因,得善果。你的行为是植入铭印的方法,正面、善意的行为就会植入正面、愉悦的铭印,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的铭印回馈你的就是正面、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