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拉到文末看观影建议。
事件原型
1961年6月15日夜间,还处于戒严时期的台湾,牯岭街5巷10号后门,一名身着童军服的女学生被杀,凶杀现场,一名少年抱着女学生的尸体不放,自称是她哥哥,而后刑警陈汉英再次问起,少年改口「是哥哥,也可说是未婚夫」。少年名茂武(16岁,浙江人),少女名刘敏(15岁,山东人)。少女刘敏最终身中七刀而亡,被退学的建中学生茂武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2年。
有删改, 摘自建中學生的少年殺人事件簿
1991 年,这部堪称史诗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上映。电影主角张震(小四,张震扮演,此处不是套娃)与原型一样,有一个同样的名校光环(建国中学相当于现在很多的市一中或者省一级中学)。父母跟随国军从大陆撤退前往台湾定居,住在眷村,吃公家饭,家中也有兄弟姐妹上大学。是上个世纪台湾典型的中产阶层。
而少女刘敏则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靠母亲一人带大。影片中的女主角小明亦是如此。
备注:上个世纪国民党为了解决大批军民撤退到台湾带来的居住问题,开始兴建房舍或安排至日本人遗留之宿舍并将新住民以军种、职业、特性等,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即为现在所知的“眷村”。
历史背景
自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开始到 1987 年,台湾当局实施了长达 38 年的戒严令,史称白色恐怖时期。戒严初期,数百万的中国大陆军民去往台湾,大部分被台湾当局安置在眷村。
片中可以听到不少眷村黑话,这些所谓的「黑话」部分是来自于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军民所在省份的方言。例如太保所指的流氓、不良少年,是山西的方言;凯子是闽南语方言,在影片所处年代表示不管有钱或没钱而出手大方的人等。另外,还有不少的上海话以及张震父亲讲的粤语。而影片开头的那句「打 Kiss 泡 Miss」则是类似当今的网络流行语,在青少年间流传。
影片设定的 60 年代,正处于台湾文化交融的时代。来自中国大陆的军民们,还在追忆上海滩的舞会,北平的美食。和父母同住在日本房子的青少年们,则对欧美掀起的流行文化狂热不已,就算听不懂流行歌的歌词,嘴上也要哼唱两句。本片的电影英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即来自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
由于文化隔阂、身份认同等原因,“外省”人在纷纷自立帮派,在当时,帮派火拼事件不在少数。正处在三观建立初期的青少年,也难免被卷入时代的洪流,随着历史前进。
本片既然被称作史诗级的电影,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信息量大到爆炸的剧本还是片中的镜头安排,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只是挑选其中的某个角度进行阐述。
小明真的是当代意义上的绿茶婊吗
查阅豆瓣网友评论,认为小明是绿茶婊的不在少数。无风不起浪,很大程度是片中小明的对象真的不少,甚至让人产生是小明在泡男人的错觉。
但梳理一下女主角小明的身世以及经历,还有片中其他配角的暗示,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小明更多是在寻求安全感而不是爱情本身。
片中小明第一个男友(也可能不是第一)哈尼是小公园的老大,在砍 217 帮派老大、去往台南之前,哈尼能给予小明足够的安全感,罩着孤女寡母的两个人不受其他人欺负。
影片开头,哈尼去台南之后,鲜有音讯,当时的小公园两面派滑头趁机上位,与小明幽会,滑头当时怕小公园这个帮派的打击,谎称是与小翠约会,小四(张震)也因为眼睛问题信了他的话。
在滑头放学被堵之后,小明搭上了篮球队的小虎,而在与小虎打球的时候不小心腿受伤,正好与眼睛不好去医务室打针的小四碰面,小四随后在医生的提议下,陪小明回去上课。
这天夜里,小四追随小明,看到她去往方太太家的别墅,这是她打工的地方。
某夜母亲哮喘发作,方太太在结了部分医药费之后,就把母亲解雇。没了经济来源也没住处的小明再次陷入困境。影片的后半段,医务室医生准备结婚之时,小明说女方不适合他,而医生则戳破小明,问她是不是担心母亲的医务费,并且让她消除疑虑,会负责到底。她才透露与小四的关系。
在和小四去片场的夜晚,小明坦言小四和哈尼一样横冲直撞,但她就是喜欢这种性格。小四是小明交往的众多男友中,功能性最差的一个,既不能帮母亲治病、也没有足够的钱养她,也不像哈尼一样有势力可以给她安全感,这可能是小明在片中的真爱了。
而后在小马宴请小明、猫王和小四的时候,小马母亲雇佣了小明母亲,小明则顺应地寄住在小马这个富家子弟家中。她所寻求的安慰和安全感得到满足,但此时小四心中的爱情和友情则陷入困境,难以解脱……
小四的世界是怎么崩塌的
小四是这个片中理想主义者的代表,爱上了小明这个现实主义的代表,矛盾在一开始似乎就无法调和。导演在呈现小四理想世界的崩塌,用足了笔墨做铺垫。小四的理想主义主要来自父亲和帮派老大哈尼,值得重点提及。
与父同行
准确地说,小四和父亲在影片中有三次同行,第一次是影片开头父亲认为儿子分数有误要进行纠正,第二次是儿子被滑头抄考试答案视为作弊而记过,第三次是小四在医务室骂医生脏话被教官撞见而记过。
前两次的影调无疑是明亮的,父亲也毫不认命。
直到影片后半段,父亲好友汪狗让他在办置办公桌时做手脚、因为大陆身份被警备局彻夜调查等事件,父亲也逐渐现实起来。
第三次同行第二次记过时,小四和父亲谈到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握的时候,父亲此时心里想的却不是反抗,而是戒烟剩下的钱可以给小四配副眼镜。
至此,小四心中的父亲形象开始受到打击。
哈尼之死
哈尼是真正小四心中理想主义的化身,一个帮派老大,取名哈尼(Honey)本身就挺有意思了,而导演给哈尼的自白又添了几分浪漫主义:
我在台南 无聊的要命, 每天可以看几十本武侠小说,我叫他们帮我去租最厚的小说来看.
其实以前的人, 跟我们现在出来混的人真的很像.
有一个老包, 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 好像全城的人都翘头了, 而且到处都被放火. 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 后来还是被条子削到.
《战争与和平》, 其他的武侠小说不记得了, 只记得这一本
战争与和平,在这个浪子的眼中,成了最难忘的「武侠小说」。
这是影片中哈尼与小四见面时说的话。一个帮派老大,为了自己坚持的原则去砍另一个帮派的老大,却对自己的女朋友被小四抢走这件事反而不是特别在意。
另一场在与 217 帮派老大和谈的那个夜晚,哈尼跟山东说:
山东啊,我只怕两种人。一种是不要命的,一种是不要脸的
哈尼知道山东是不要脸的,却仍选择单刀赴会,最后被山东推向马路被车撞死。
至此,小四心中的理想主义灯塔又倒了一座,不公平的事又多了一件。
友情败给了爱情
司令儿子小马代表的是上游社会,小马也欣赏哈尼的性格。他和小四不同,在片中他曾超过三次强调 “最糗不着的就是为了 Miss 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这一点也体现在小公园演唱会哈尼单刀赴会一幕,原本小马约了小翠见面,但看到哈尼之后立刻就将小翠忘在脑后,让她干等。
影片中还有一幕,小马给小四安排了约会,见小四心情不好,又把刚约会完的小翠给了她,可见 Miss 在小马眼中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而小马在和小明在一起后,自然而然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会影响到和小四这个哥们的感情。小四则一根筋地认为不合理,并威胁小马,只要他不放手就一直会在放学后堵他。
小明对爱的执着在影片中也有相应的暗示,小猫从自己家中找到了一把似乎是一个日本女人殉情自杀用的刀,小四有几次都一直盯着照片上的日本女人出了神,殉情自杀似乎也是一种理想主义。
暴力的生根
小猫评价小四,虽然是个好学生,但别跟他玩真的。青春期除了叛逆外,模仿是另一个重要特点。帮派堵人在片中只是最初级的暴力,还有更有冲击力的两次暴力现场:
哈尼死后,小四也入了小公园的帮派,一同在台风天的夜晚猎杀山东的 217 帮派。
这几乎是全片最昏暗的一场戏,暴风雨,戴着斗笠、披着雨衣的人,挥舞着手中的刀,在黑暗中肆意刺杀,整个帮派十几二十人在这个雨夜消亡。才 16 岁的小四拿着象征探索世界的手电筒,照在这场乱斗之后栽倒在地的山东,问他哈尼是不是他杀的,山东只是不住地说「神经」而她身旁的女伴则不住地说「站起来」。
另一个暴力现场则来自于父亲棒打哥哥老二,小四偷母亲手表换了钱,陪小翠一起看电影约会,大姐误以为是老二偷了手表,在跟老三说起的时候恰巧被老幺听到,跟母亲告状。
在台球馆赌球的老二赚够了钱,回来却不分青红皂白被父亲暴打,父亲很久都没有停手,不停地说「没出息,不要脸」
目睹到这种「不公平的事」发生在自己家里的小四,心情很低落,他跟三姐倾诉,三姐则用她基督教的一套,想找陈牧师帮他救赎。
就在次日,小四没有去见牧师。将片头从片场偷来的贯穿全剧的手电筒归还,探索世界似乎已经完成。
晚上,小四堵小马堵不到,反而撞见了小明,小四对小明说,不想别人瞧不起她,他已经知道小明的事,他现在就是小明唯一的希望,他就是哈尼。而小明却不以为然,她觉得小四是想改变她,小明再次说出与片场的相似的话:
「 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你以为你是谁啊」
小四则说出父亲棒打哥哥那晚一样的话:「不要脸,没有出息」将那把日本女人殉情自杀的刀刺向小明,而后,无论小四喊多少次「站起来」,小明都和他的理想世界一样再也起不来了。
片中的镜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较少的特写,较多的远景
本片是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导演杨德昌在拍这部电影时用了大量的素人演员,一众少年主角演员就是典型。
用素人演员有一个好处,导演想表达的电影作者性可以不太受演员的影响(比如大牌的演员可能会要求更多的特写来表现自己的演技)或者说创作上更加自由。但素人演员也带来一个问题,演技可能需要更多地指导,特写镜头需要减少以避免「露馅」
这在本片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影片结尾,按照以往的拍法,估计会用大特写拍下主角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主角的歇斯底里和世界崩塌,但实际上是除了听到小四的台词,其他基本都是远景。远景恰好能展现了周围人对这个杀人现场的反应,让观众忽略掉演员表演的瑕疵。
光线的运用
本片的名字 A Brighter Summer Day,观众看完可能一点都没觉得 Bright,反而觉得很昏暗。但片中确实有明亮的镜头,这些镜头基本都给到了世界还没崩塌的主角,最明亮的是两次约会,一次在靶场,一次在冰店,这可能是小四心中最明亮的几个夏日了。
两次记过后小四和老爸一同回家的光线对比也很明显,第一次是还是白天,第二次则是夜晚。
另一处光线的运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爸被警备部审问时的戏,审问后半段,张爸似乎真的成了有罪之人,审判者是斜着打光,和张爸则是顶光,与审问犯人无异。
观影建议
经典电影和众多的古典乐一样,初听不抓耳,细品则回味无穷。牯岭街少年事件可能不具备很强的戏剧性,但电影中的细节非常之多,我在观影过程中都写了好几页的笔记。
四个小时的片长,可能还是有一定的观影门槛,个人觉得是可以拆开成四个小节来看的,这样也不至于太累,本片已由国际著名的 CC 进行高清修复,在寻找资源的时候记得认准蓝光版(或者购买蓝光碟片)找一个安静的午后,享受光影的乐趣吧。
参考文献
公众号:Vision摄觉
撰文:Feso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