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瘦西湖的已经渐行渐远了,模糊了我的印记。唯有彼岸花那绚烂的身姿在风中摇曳,孤寂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愈来愈清晰。
未来江苏之前,我只耳闻过彼岸花,但未曾目睹过它的真容,也未曾探究过它名字的来历。
那天凌晨,从盐城初到扬州,思想还未从迷糊清醒过来,身体便现在瘦西湖的门前了。我记不清看了哪些景点,赏了哪些风景,只是随着人流的步子向前移动。在拐至一个亭觉处,有几簇颜色鲜红的花灼灼开放着,耀得我的眼睛闪着红光。花瓣似龙爪,略略向下卷曲。细细的茎干顶着盘大的花朵,我真替它担心,一不小心,径就会折断脖子,将花重重摔在地上。我的担心纯粹属于杞人忧天,一阵风凉风吹来,花瓣颤颤地摇曳着,像名妇帽子上颤抖的鹅毛,却安然无恙。奇怪的是,只见花朵,不见叶。哪种植物不是“依红偎翠”?“皎皎云中月,灼灼其华滋”。枝繁叶茂,花红叶绿,何其不是一种热闹的景象?唯独这种植物,只有光溜溜的茎干顶着偌大的花朵,孤寂得像一个流浪汉。我问身边的人,他也摇摇头。虽然我生长在南方,工作于北方,领略了江南的柔情似水,感受了西北的粗犷豪放,却不曾见过这热情似火又孤寂决绝的花。
亭的一角,面积不大,都是种的这种花,繁华似锦,又凄清得透心凉。导游告诉我,这种花叫彼岸花。“彼岸花?”我脑海里迅速搜寻有关它的知识,失败了。我的记忆里没有有关它的任何信息,包括它的名字。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我赶紧拿出手机百度。手机的解释是这样的:“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先开花后长叶,由于其花叶不能见面的特性,又称为‘无情无义’花。”看完这个解释后,我的心碎了一地。这彼岸花的前身到底是什么,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怨恨,以致今世花叶永不相见。我怎么也不甘心,于是又查阅了有关的传说:“相传以前有两个人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不能相见。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相见。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他们一见如故,心生爱恋,便结下了百年之好,决定生生世世永远厮守在一起。”
或许传说暂且能安慰一下受伤的心。可终究,传说中的彼岸世世相随,而现实的彼岸却彼是彼,岸是岸,永不相见。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众卿。双飞的蝴蝶,交颈的鸳鸯,只不过是悲剧的一种美化,最终抵不过人性的卑劣。焦母的蛮横、独断,如锋利的匕首,刺于兰芝的心脏,也挑碎了众卿的心肺,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留给后人无尽的悲叹。世俗是那梁上三尺白绫,套住了祝英台,勒死了自由、甜蜜的爱情。
彼岸花,风中摇曳的孤独,只愿今生彼此“依红偎翠”,风雨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