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静贤
注:此前也写过一篇,在家庭教育里,不要一味地让孩子生活在美好、单纯的童话世界里的文章。对于这段时间发生的,保姆纵火导致一位母亲和三个孩子被活活烧死的悲剧,心里颇有一番感概,于是想再就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很多父母,在我看来,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单纯而美好的世界,也都有意无意地竭力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而单纯的环境。可是,我们生活在这世上,最直接也不可避免地就是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性。
而这人性,恰恰是最难看到和把握的。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回避这个问题,并有意地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假象里,那么后果跟代价就是,让无知、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拿自己的一切作代价,去学会发现和认识人性。
这代价值吗?不值,一点也不值!
一、要经历多少,我们才能正视人性?
这几天,一则新闻刺痛人们的眼和心:一个保姆,纵火把女主人和她的三个子女,活活烧死在自家。
这样的新闻,让人痛心,尤其是看到相片上端庄的母亲和三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看到现场伤心欲绝的父亲,可以说,人生从天堂到地狱,就是一步之遥。一瞬间,就遭遇家破人亡。
也让围观的人们,特别地愤怒:作恶者为什么如此地丧心病狂,难道与受害者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然而事实,却让想当然推测的人们,大跌眼镜,受害者身边朋友说:林家对她,实在太好。月薪7500元,要买房子借给她十万,还经常让她开宝马车去买菜。发现她偷了几十万的名表和财物后,仍是对她说:你别这样,缺钱可以给我们说。
对此,有人评论:这是一个现实版的农夫和蛇。
农夫帮助了蛇,却被蛇给咬死了。
而我想说,这起悲剧的根源就是:忽视了人性,忽视了人性之恶。
贪婪、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这些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性,区别、差异只在每个人的程度不同。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不例外,有好人,也有坏人。而且世事无绝对,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单纯地说好,或不好。可以说,谁都有私心。而私心有多重,私心用到什么地方,才是判断一个人好还是坏的主要标准。
有网友就此事这样评论道:
女主人一直生活在童话里,她的父母没有教给她最基本的自卫的边界。她的潜意识不相信童话,这个她内心最大的心结,招来了一个恶人为她证实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一个童话故事?最后血的事实证明了,她一直就生活在谎言中。只是,这个代价太沉重了……
确实如此,我发现,不论是我们的家庭,还是学校,甚至社会,大部分人,都在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单纯而美好的世界,并尽力使孩子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做人应怀惴美好,哪怕别人不能给予自己的善行以回报,也至少问心无愧。
这里其实,就恰恰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问题:对方到底值不值得我们付出?
而上面的教育,就是不管对方到底值不值得我付出,我付出了,我做到了善良,我问心无愧。
而且只要善良,就一定会好人有好报。
如果没有,至少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尽到了为人本分。
它的前提就是,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值得付出的人。而碰巧遇人不淑,那只能归罪于运气,是你运气不好,不小心遭遇人渣。但大部分人,都是值得付出的好人。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因为恶本来就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没有恶,只有善,只能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而不是真实而完整的世界。
所以在孩子教育的方面,应尽可能向孩子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否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一遍遍地用自己的一切作代价,来学会如何辨识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
这个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就像上面这起家破人亡的悲剧。
二、早一点让孩子明白人性,有多重要!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忽略了关于人性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少了应有的警戒心、防备心。
原来我写过一篇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孩子怎么防备别有用心的陌生人,甚至熟人的文章。
文章发表后,我看到有读者留言:孩子那么小,就告诉他关于人性不好的一面,会不会伤害到孩子幼小而单纯的心灵?
还有读者给我留言: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向孩子讲人性中不好的方面,有点偏了。
对此,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人性很复杂
人性,看不到,摸不到,它只存在于无形中。正所谓“人心隔肚皮”,只能通过日常点滴的行为举止去判断、去推断,一个人的好坏。
人性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且人性有善,有恶,甚至一个人身上既有善也有恶。而且每个人性中的善、恶角度、程度等,也不同。
所以,对待复杂而看不到,只能凭感觉、时间去判断的人性,我们做父母的,应及早向孩子传授这经验、知识,为孩子日后走上社会,包括成长期间免受伤害、少受伤害,做好充足的准备。
而人活在这世上,就注定不可避免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性打交道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人,从一出生,到死亡,就注定不可避免地,要跟身边各种各样的人性打交道。
即使身边有父母的庇护,也依然会不可避免地遭到,身边禽兽的虎视耽耽,甚至伤害。
所以,从小就明白人性,对他人抱有警戒之心,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越弱小,就越应该有警戒之心。
应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对待人性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其实,人性,应该是既有善又有恶。不论认同哪一方面,都只是片面的。应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对待。
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待人性的善的一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对于人性恶的一面,常常是藏着、掖着,生怕伤害孩子幼小而单纯的心灵。
这里人性善的一面,就不说了,就说人性之恶中,最常见的几种:
比如说自私。
我曾看到一个新闻:一个老人家,把邻居家才两岁多的孩子给性侵了。受害者的家人异常地愤怒:你怎么能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你的孙女,也是两岁多啊?做人要将心比心啊!
实施禽兽行为的罪犯怎么答?
“为什么?因为那是你的孙女,也因为那是我的孙女!”
这就是区别,也这就是人性中隐含的自私自利。他可以丧尽天良地伤害别人,但他绝不会伤害属于自己的东西。
比如说贪婪。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借钱给朋友,你可能会失去朋友。
为什么?
因为贪婪、得寸进尺,是人的本性啊!
就如《渔夫和金鱼》中的老太婆,得到的东西越多,就越不满足。
我们国家也有句俗语: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你给别人恩惠,应有节制,而不要过头,否则会激起人得寸进尺的贪婪之心。
比如说丛飞。
丛飞资助了一群学生,可后来他病重住院,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不是感恩,反而是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出院挣钱汇款。而且理直气壮,““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这就是人性,貪婪、得寸进尺。
恶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地关注善、宣传善,而忽略恶、掩饰恶,这本身就是一种走偏。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人的这个经久不衰的古训,就恰恰说明了正视人性之恶有多必要。
而这也是前人,对善、恶两种最基本的人性所推崇的态度,即不可有害人之心,也不能没防人之心。
因此,教育、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了解真人性,就要尽可能向其呈现,这客观、真实的世界。
而且孩子小,各方面力量都薄弱,因此,就更应该有防人之心。
三、一个人的成熟,是从明白人性那一刻开始
一个人,活在这世上,要想走好,就必须了解人性、洞察人性,知晓人性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因盲目、无知而被人性所伤——这,应成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心、用心教授的部分。
而现实刚好相反,这真的很可悲,也代价巨大。
在就保姆纵火事件的诸多评论文章中,有些文章的作者的观点,与我观点相同,就是要想澄清这起悲剧发生的原由,那就一定要了解人性。
因此有读者,就该不该请保姆这个角度,在文后发表自己看法时:
我只能说,再苦再累,自己孩子也要自己养。
而马上遭到作者的反驳:
你只能管孩子一时,如何才能教孩子一世的道理呢,帮助他们理解人是怎么回事吧。
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成熟,是从明白人性那一刻开始。只有明白了人性,才能避免被人性所伤。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人,父母不可能庇护一世,而且也不可能时时跟在身边。即使我们幼小的孩子,还处在我们做父母的羽翼庇护下,他们也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与各种各样人性打交道的机会。
因此,要明白人性,有多必要和关键。
而且,一个人在某方面,只有通观全局,才能走得顺畅,也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容易因无知、一知半解而走得盲目,以重重遇挫为代价,来学会客观、完整地认识这方面。
人性也如此。当我们明白、领悟人性的本质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自然多几分理性、从容和自信。
一个读者留言道:
始终认为,带眼识人是人这辈子必不可少的能力。
你找老公的眼光,交朋友的眼光,用人的眼光,这些都决定了你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人生的好坏,就是由识人眼光决定的,我们的选择,也是根据我们的识人眼光而来。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这一能力,即便不具备火眼金睛,也要能洞悉基本的人性。
所言极是。了解人性,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里,必不可少且重要的一课!
后记: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的概念,就是:人们能够通过操纵符号,去思考外部事物,去预见行为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历它。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很多时,我们并不非要亲身经历、用血泪教训的代价,去明白一些事物的真谛和内涵。关键是要学会思考,积极思考,通过观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这样自然会明白许多东西。
对人性,也是如此。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不但止主动让孩子去正视世间人性的丑陋,而且还应鼓励、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行为?这样行为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等。这样,孩子在日积月累的耳闻目睹中,自然明白了人性是怎么一回事,也自然学会了如何面对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