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友跟我抱怨:时间老不够用,周末前都计划得密密麻麻,想着争分夺秒,等周末过完了,发现做的事还没工作日多。
01
我也的确在周边朋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周末完整地溜过的时候,试下回头清点下每个时间段在干嘛,每个任务花了多少时间,会发现24小时这个时间的总数永远对不上......
然后开始找答案并怀疑:难道吃饭花了一个小时?难道刷抖音和微博用了两小时?难道中途发呆了50分钟?
本文不能终结性地解决每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这里可能要让大伙失望了。
原因有两:
1、很多人买了《GTD》、《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领域的顶尖书籍看了,仍不能解决个人的时间管理,我就更加不敢吹牛说敢和他们比肩。
2、时间的管理是一个习惯层次的问题,看文是阅读层次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习惯性问题。
但假能实际地谈谈时间的现象,尤其是在周末,在假期,并简单分享下个人的心得。
02
帕金森其实早在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中已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阐述:只要还有时间,人的工作就会不断地扩展,直到所有时间用完为止。
换一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工作,时间很宽裕的话,就会下意识地放低工作的效率,让当前的任务慢慢地膨胀,直到占据了你所有的空闲时间。
可能有人会提到:我的时间并不宽裕呀,每天的任务还不少,这个解释不通呀。
如果还要总结一下的话就是:时间都在死在了频繁的任务切换中,并且当事人还不知情。
比如写PPT,本来ta进行了周密详尽的计划,下定决心要一口气专心致志地起稿、配图、修改、排版、再修改,然后邮箱发送出去,应该3个小时可以完成。
这段时间里面,ta耐住性子坐了两个小时,发现有两张图片死活找不着,「于是想着停下来听首歌舒缓下吧,把最近的流行音乐一口气听了20分钟」
回过神来开始写,磨了20分钟不到,还没进入状态,突然手机蓝灯一闪引起了ta的注意:「俞敏洪在某论坛声称女性堕落,网友狂喷!」俞敏洪?教育界龙头老板被人追热点了?强哥前阵子才被人追完热点,这会校长又出事了?!
赶紧开了锁屏追进微博凑热闹,刷完了校长的视频,看遍了水军,心里那根刺终于拔掉了,心想还是继续写吧,明天老大还得看PPT呢。
这时候又一个推送抢占ta的注意力:「张雨绮怒对校长XXX,网友说:怼得好!」张雨绮?不就是刚刚离婚那个明星,前阵子挺热闹的,现在又有新闻了?顿时顾不上PPT了,于是又跑进去八卦小会。
说起张雨绮,美人鱼里面演的挺好的,还挺喜欢她的,最近好像还上综艺了,这周还没看什么剧呢,「要不提前下载一点晚上看?反正也不花时间,下载只是顺便」一想起没做完的PPT,算了!顿时忍住!决定再也不碰手机!
进去谷歌图库搜下素材,总算找到了配图,这会PPT很快就可以完成了,心里舒了一口气,想想追的小说应该更新了吧,「就顺便打开看下更新吧,也就十分钟的事」
“十分钟”之后,发现还是有点卡壳,思路不清晰,难道今天状态不好?!书上不是说要劳逸结合、及时切换工作吗?「要不看会书再回头写?反正一样是学习,一样是正事,两不耽误。」
等看完书后,突然想起:已经是饭点了......
这一天可能就干了PPT这件事。
还有一种同样典型的现象:明明把计划列得满满的,详细到每15分钟干嘛干嘛。这样计划同样也是失败率非常高,也属于自我预期过高。除非回到传统教育的初高中上课,没有了外界的干扰,不然在生活和工作边界越来越模糊的今天难以实现。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想问假兄有没什么特别牛逼的方法推荐?
03
有,但不是什么牛逼哄哄的。要真有那么牛逼的方法,你也用不上。
实体的话,就一张A4纸张,一支笔;
在线的话同理,一个Word文档,或者一个在线笔记本。
一份临时起稿的计划和总结,半真半假,你会发现我的计划其实相当简单:
1、事前实际计划
2、事后实际总结
3、过程的跟踪
我同样私自采访了几个牛人,让他们发平时的日计划表发我一下,发现有的比我还简单,模板差别不大,相差比较大的倒是行动的先后顺序,比如睡觉前坚决不做深度思考类的事,必须是娱乐性质的(这哥们估计是怕失眠......)
我个人总是不喜欢写日记,但也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发现日记兼并在总结下面非常适合,很容易长期坚持,就调整了一下;
读书笔记也不喜欢到处写,为了减少搜索频率,于是一起合并在计划表里,也很适合,于是调整了一下;
所有的灵感记录在手机不易整理,最后也合并在计划表里,于是也调整了一下。
下面就属于自我约束原则,每个人的心得不一样:
必须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技能的提升),这是当天是否有成就感的关键;
今天所有的计划没完成没关系,但必要完成首要事情,这同样是衡量今天有没有干活的指标;
......(略)
04
这一番总结下来,你会发现我的计划不全是计划,甚至算不上时间管理,而是一个“读书笔记+计划总结表+日记”的整体,而恰恰是这样的整体比较适合我个人的习惯。
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整个人的行为过程。
并且这个管理习惯是会改变的,习惯本身是一个过程的产物,并且具备不稳定性,哪天我离职了自然就彻头彻尾地变了一番,原来的计划自然就崩溃了。
比如我和某个同事曾经在老美出差的时候,每天中午都在一家中国餐馆吃饭,等菜要等20分钟,我俩都喜欢热点新闻,于是我会进微博看看跟他分享下,他会进知乎日报分享下内容给我,这一下子就习惯了一个月。
等我俩都回国了,这个习惯自然不复存在了,我想接受最新的知乎日报和微博信息,只能重新建立新的符合我现在的习惯。
建议个人的时间管理可以先从简单的计划总结表开始,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充分考虑自己的个人习惯和近期的心得,不断调整,直到吻合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直到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甚至离不开它,习惯就永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