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忠实的新海诚粉,只看过在中国最出名的《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而且基本都是在问世后好几年才看到。
可是我真的真的很喜欢新海诚的表达。
我是一个偏向悲观的人,在我的视野里,悲剧是更真实的,而喜剧相较而言则多了那么一些梦幻。
大团圆的结局从小到大看了太多,似乎因为生活中有太多苦难,艺术作品就需要找补回来,但那厚重的不真实感,实在难以让人真的随之雀跃。
所以我很喜欢《秒速》和《言叶》,虽然他们都表现着孤独、距离和遗憾,但我以为那才是生活——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纯真的情感和温暖的慰藉,但在更多时候,我们感谢它们的存在,并且独自前行、努力生活。
在《你的名字。》进行到最后的时候,我已经能够接受泷和三叶错过的结局,然而这次,新海诚终于把这根弦松开了,这其中也许有商业的考虑,但我们也忍不住会心一笑、或感动流泪。
从《秒速》里的一别再无相见,到《言叶》里的勇敢表达后大方道别,男女主角终于在《你的名字。》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勇敢地问出那一句“你的名字是”。
有人说,糸守镇到东京的车程,大约是5个小时,这是三叶这么一个从未去过东京的女生为了一次相遇所下定的决心。
而在《秒速》中,初中生贵树和明里也由于转学分别身处东京和栃木,在一次二人通过信件约定的相会中,一边是贵树在由于天气严重延误的列车中气急的哭泣,一边是明里在窄小的候车室里安静的等待。
新海诚的世界,永远是classic的,他们沟通用信件,电话不是没有就是打不通,他们的感情平淡如雪,从不炽烈。
在《秒速》最后一个段落,有那么一句台词“即使我们互发了1000条短信,我们心与心的距离也只能拉近一厘米”,成年后的贵树在孤独和不被理解中生活,似乎也已经习惯。
另一边的明里,已经要和别人结婚了,只是在婚前整理时无意找到了少年时贵树的信。
《秒速》的最后,贵树和明里擦肩而过,回头时二人却被疾驰的列车隔在两边,贵树回头站住,列车开走后对面却只剩下被风吹着缓缓落下的樱花。
廖一梅在《柔软》中写道,“人生在世,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理解了这句话,就理解了新海诚所有作品的精神内核——因为遇到了了解,孤独才不贯彻生命始终;因为遇到过了解,性、爱、生活才那么平凡无奇;因为知道什么是了解,才愿意义无反顾地追寻,无视距离、无视现实、乃至无视时空。
《秒速》中,小学时不合群的贵树和明里,只有和对方才能够毫无顾忌地分享彼此的喜好和想法。
《言叶》里,秋月和雪野都在人生的困境中寻找出口,而他们与对方感同身受,在相互了解中给了对方独一无二的力量。
《你的名字。》则更加直白,泷和三叶通过交换身体所完成的,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了解。
《你的名字。》中至少出现了两次电线杆穿过圆月的画面,而这个画面远在2007年的《秒速》里就已经出现了。
是啊,总会有月圆的日子,就像生活中也从不缺少悲欢离合,但了解又是什么呢?如果遇不到的话,可能生活也没什么过不下去的吧。
为了推动男女主角情感的迸发,推动他们对彼此的追寻,新海诚安排了一次彗星分裂的灾难,似乎灾难、祸端、财产都抵不过那么一次真挚的情感和了解。
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倾城之恋》,白流苏和范柳原托了香港之战的福,愿意陪伴对方走过余生,似乎这么一仗打的也值得了。
新海诚带来的情绪是简单的,他总能用频繁切换的画面、低沉而和缓的独白、真挚而纯洁的情感让你暂时忘却那些似乎很“重要”的东西,去相信这里世界里存在的美好和感动。
我想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一颗B612小行星,而新海诚的作品对我而言就像是来自那里的呼唤,提醒我回去看看,别让猴面包树毁掉了心里的那支倔强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