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奶奶家,喜欢坐在门口听人们上楼的声音,盼望着爸爸回来,爸爸喜欢穿钉了前掌的皮鞋,走起路来发出哒哒的声音,特别有精神。盼望着姑姑回来,姑姑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她总是带着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裙子。盼望着叔叔回来,那时的他还很年轻吧,烫着时髦的头发,带来了他的大学同学,年轻的,漂亮的叔叔阿姨们。我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守候着这个大家。如果全家人都聚齐,围在小圆桌边吃饭,就像过年一样。
连续几年,我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过年,和我的公公婆婆,我的先生和宝宝。每年年前走之前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家总是拿出提前包好的红包,嘱咐我在三十儿晚上压在小家伙的枕头下。然后爷爷奶奶一起守候着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家。等着爸爸,姑姑,叔叔回去。时代在变迁,生活在变化,他们对这个家的守候没有变。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宝宝和爷爷奶奶做了候鸟,在天气乍冷,雾霾初上的时候就离开家飞往温暖花开的面朝大海的地方。我和先生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迎接久违的自由。可是好景不长,我们开始因为生活的琐事争吵,前所未有的激烈。意识到家并不是旅店,不论工作多忙多累,我们都坚持回家做饭,哪怕炒面皮就是一餐,却也延续了对家的守候。
年前我们飞去和候鸟汇合。不到三岁的儿子看到我和先生时,眼里噙着眼泪,尽量快速地倒腾着粗短的小腿,跑向我们。婆婆也哭,不停重复,这才是个家嘛。安慰完小小孩和老小孩。我和先生会心的对望。当初渴望自由想要躲清闲的那颗心始终抵不过家人的一句呼唤。
转眼,休假已有一月。开工迫在眉睫,又要暂别儿子。早早打了预防针,小家伙并不太在意。今天的飞机。早晨起来,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别走,别让小火车们(他最爱的托马斯和朋友们)哭,好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把他抱在怀里。他揪住我的头发,抓住你,你就走不了了。我的心被揪了一下。这么小小的他也在守候着我们,守候着家。
家,就是那个总有人守候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