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9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9月12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6.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回听日清单第2.5讲,结合本讲和第2.5讲,制定今日日清单。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昨日回顾】】】
1)时间记录是有前提的,涉及到综合因素,刚刚开始的这两周也是在摸索阶段,没有记满24小时也是正常的情况(嗯,不要为此而焦虑)。
2)关于柳比歇夫式碎片化时间利用与一次做一件事是否矛盾?
第一、首先要说明,课上没有一刀切讲不建议听课。不建议听课也是要区分情况,早上时间方便有座位的时候可以听,不然就可以随便听听。这个和柳比歇夫的实践是很相近的。
第二、举例子听课与看书是不同的。如果听课的话,不论心在不在都是可以听的,而且音频自动会在30分钟后播放完毕。但如果看书,心不在,老是走神,自己坐不住也会很焦虑。这一点想说明:听课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会认为音频播放完了就等于听完了。哪怕翻书从头到尾翻一遍也音频从头到尾好。
第三、课上很多建议,比如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不是100%的,存在例外情况,课上不能逐一赘述。
第四、此外,在上班路上学习这个问题分两个点:1是上班路上要不要学习,2是上班路上学习如何进行时间记录。这是两件事,两个关注点。
启发:从崔律回答问题看崔律思考问题。
【【【今日课程】】】
时间记录如何与日清单、晨间复盘组合使用???
第一、如实细致地记录,为了获得单个任务时长!
通过实践记录,基本掌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需时长。
第二、让时间记录助力日清单:
准群的掌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需时长,有这样的用处:
有助于更准确地做日清单,制作100%完成的日清单。有的人有这样的问题不能制作100%完成的日清单,是因为做的时候就没有做一个能100%完成的日清单,因为时长没有预估好。通过atimelogger就能很好的预估时间。
有助于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例如崔律早晨5-7点备课。通过时间统计知道自己备课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有助于更合理的接任务,例如:预估某件任务需多少时间,来了新任务后可以预估所用时间,看看最近能否拿出这个时间。再回复对方。
第三、让时间记录助力晨间复盘:
准群的掌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需时长,有这样的用处:
有助于制作年月计划与复盘,更高效利用时间。当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大概时长就能更好的制作年计划月计划,并且进行复盘,通过复盘还能知道计划和复盘的误差更好的优化和利用时间。
时间记录还可以助力晨间复盘,很多小伙伴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复盘啥,通过时间记录是可以实现的。
【方法在于】每次记录时间时,在备注栏中记录事件名称和关键词,早上想做PDCA时打开时间记录从早到晚翻看,找需要做PDCA的事情。
当把时间记录和晨间复盘结合的时候,就变成平时会记录事件,会记录关键词,比如亮点不如和下一步行动的关键词。然后通过晨间复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的启示!!!
看书的经验,一小时能看20-30页。根据经验指定计划,一本书大概多少时间可以读完。这些很好的计划都是需要对自己单位时间的掌控才能做到的。
实际工作时间对预定工作时间的误差一般为10%。
有时候完不成计划是由于工作精力暂时衰退。完不成计划也有外界的原因。
工作有必要做计划(日清单),所取得的进步许多是靠了这个方法。
高专家级的人,最高专注度利用时间一般在4个小时。柳比歇夫每天能做到5个小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把精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1)关于日清单的执行,真是一段掉进坑里一点一点觉悟的历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学习日清单开始真的是一路波折不得要领。大概经历了这些阶段:
第一阶段,没理解上去,内心还是依赖纸质待办清单。
第二阶段,明白了时间线在清单中的重要,明白了按照预先安排的顺序的重要,并开始践行。
第三阶段,想当然的预计所需时间,基本以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为单位,实际执行有很多误差,两个任务完成后,清单就乱套了。然后,想当然的随时改清单,失去了提前规划的意义。
第四阶段,复盘日清单的执行情况,尝试拒绝临时任务并安排到其他时间,感受到了专注的魅力,尝试尽量准确的安排时间,但仍然用不好近瞄和远估。
第五阶段,Atimelogger的出现,开始混淆两者的功能,居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aTimelogger和高效todo如何协调使用?发现用了新的APP后,对高效todo,有时候会有惰怠,特别是没有提前预估到的事项,或者是因为懈怠觉得半规律性的事项。我用aTimelogger记录一下是不是就可以呢?我觉得是不可以,但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得好好反思,看看如何都做好。”
第六阶段,尝试复盘寻找日清单做不好的原因,自己试验把日清单的提前规划再缩短点,切成三段来规划。比如今晚规划明早,上班前重点规划上午,上午午饭前规划下午事项。下班前规划晚上事项。查阅晨间复盘,摘录:9月10日日清单执行复盘C2检查不足:日清单中的预估能力太差,不管是远估还是近瞄。当看到同学们说自己日清单进步的细节时,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存在的问题还没觉察。A下一步行动3.日清单分块的问题再试用几天再和崔律探讨。9月11日日清单执行复盘C1亮点,认识到日清单考验的是综合的能力,没有规划的人生,才没有更好的细节。C2为什么我用不到?+。为什么是我用不到两道安全防线?为什么我不在平常刷日清单?为什么会觉得我的日清单有点安排的牵强呢?
终于,今天的课程给了我答案。
2)问题除了崔律今天课程讲的不能准确预估任务时长,以及2.5讲任务数量和质量不能提前规划好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严肃的人生态度问题。发现自己做什么事都囫囵吞枣(比如上述日清单的执行情况,比如Atimelogger里那些没有备注的工作事件),想当然,做、做到、做好,长期做好这是做(实践)的好几个层次,不能一概而论。极度缺少这样认真的态度和小方法。我常常觉得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但事实上并不是。崔律说:“越去观察和留意,越了解自己,预估时长越准确,越能制作好一个好的日清单,也能更好的100%完成。”
3)下一步的行动
一点一点来,做完之后用“做、做到、做好,长期做好”这几个尺度来衡量一下。
怎么感觉规划啥都太苍白了呢,说到做到才是硬道理。先规划好明天的日清单,记录好眼下这个时段开始吧。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崔律在设计课程时是不是有什么魔法呀,背后的逻辑和细节设计都太厉害了。堪称实践课程的典范。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身为践行不好的同学,在错误中更清晰了课程的魅力。可见崔律所花的那些心思,不得不感叹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精密一起里的小齿轮,一个齿轮连着一个齿轮,哪一个齿轮没装好或者不运转,都会影响其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