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教育改革的各种新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是在具体的学校教学中却常常看不到本质的变化,新政策新措施也常是换汤不换药。
真正的“全面教育”、“寓教于乐”到底长什么样?下面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典范。
真心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借鉴和采取这种方式,改进教学,让孩子们再不知道乏味和枯燥是何物。
正文
女儿的澳洲小学近日邀请家长们去参加一个教学成果展,本着支持的心态,我出席了。没想到,这个成果展超出了我所有的预期,让我不得不再度对西方教育方式刮目相看。
别的都不说了,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在一个学期里这个一年级班都是如何学习数学的吧。
“我们的蛋饼数学调查” - 整个调查从一本叫做《蛋饼,蛋饼!》的童书开始。
看完了那本有趣的童书后,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数学假设。然后大家一起做调查,解决产生的问题或假设。这个调查的过程中,又会产生下一个新问题,大家再去解决那个新问题。如此类推,直至最后调查完成。
例如,如上图中一位同学所记录的,看完《蛋饼,蛋饼!》后,大家注意到做蛋饼需要牛奶、鸡蛋和面粉这些原材料。
大家都不知道哪里能得到这些材料,老师就带孩子们登陆了附近超市的购物网站,让孩子们了解到超市里可以买到这些材料。这时,孩子们又想知道超市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材料的。老师就给他们讲了面粉来自麦子、牛奶来自母牛、以及鸡蛋来自母鸡这些小常识。
并且,老师还邀请了一位家中养鸡的家长把一只活鸡带到了课室,让孩子们聆听家长的一手资讯,同时近距离观察母鸡。孩子们得以与家长互动,问了许多有关鸡和鸡蛋的问题。从中他们了解到,一只母鸡一天一般生一只蛋。(详情见本公号《我在澳洲小学讲课》一文)
然后,老师就把这些材料都买了回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亲手制作蛋饼!
首先,大家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牛油:(严格说来,这跟数学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老师仍然把它融入了整个学习中)
接着,每个孩子都得以拿着一小瓶奶油(cream)摇晃,直至牛奶里的牛油和牛油分离。
把材料都放在一起,搅拌:
然后就可以放到锅里煎了:
制作蛋饼的前后,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就被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穿插其中了。
例如下图的,5个蛋饼需要一只鸡蛋、一杯面粉和一杯牛奶,那么10个蛋饼呢?15个蛋饼呢?50、100个蛋饼呢?
还有,大家都来大胆猜测老师能吃下几个蛋饼,然后根据老师实际吃的蛋饼数,计算出猜测与现实的差距:(许多世界著名的猜想不都是按照这个基本的道理来做的么)
在吃蛋饼的时候,有几种调料可以选择。有的人希望多尝试几种味道的调料,因此老师教了他们把蛋饼切成两半,或四半。每份蛋饼上可以放不一样的调料。这样就学会了分数:
做完蛋饼后,孩子们还将多出的成品卖给学校的老师们,从中学会的不仅仅是认识货币,还有成本的计算,利润的计算等等:
上图圆圈中一位学生的说明:“我们知道我们做的蛋饼会很美味,所以我们决定卖些给老师们。我们讨论制定了一个最公道的蛋饼价格,然后再制作了一张蛋饼订单。
上图圆圈中学生的说明:“我们用假钱和计算器算出了我们买材料的成本费。”
“当我们把蛋饼交给老师们时,我们除了收钱,还要找零钱。”
当然,包装蛋饼的过程中也有数学!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呀:
上图孩子自述:“我们量了半米长的玻璃纸和半米长的绳子”,用来包装蛋饼。
孩子们自己动手包装蛋饼,脸上遮掩不住的满足与开心。他们那天吃的蛋饼,可能是他们至今为止吃过最美味的蛋饼了吧。
以上这么多,还只是数学教育!!还只是数学教育!!还只是数学教育!!!(重要的事说三遍)
可是,这又何止是数学教学那么简单。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上的那些数学课,哪次不是端坐在板凳上,不许挪动半步听讲几十分钟?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又抽象,怎么会跟食物有半点儿关系?怎么做梦也不会想到数学课上能吃到自己做的蛋糕吧!更不可能在教室出现任何动物!对比起来,这个小学的数学课生动有趣了何止千万倍?!
这分明就是一场将数学、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语文、美术、生物学、社会学融汇在一起的游戏嘛。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痕教育,我想这场名为“蛋饼数学调查”的活动做到了。在愉快新鲜好玩的情景中,孩子们学到了所有教学大纲上规定的知识点,还有那么多不在教学大纲上的。那么多!
愿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看完此文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