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篮球运动员容易受伤的部位有: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腰部等。而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拉伤、前交叉韧带断裂、外侧半月板撕裂、髌骨软骨损伤、后交叉韧带拉伤以及髌骨脱位。(参考文献:《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P234.)
膝关节对于我们打好篮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次投篮的发力、每一次起跳、每一次落地,它帮我们蓄力,帮我们缓冲、减震。我们突然的运球变向、敏捷的转身动作等,都需要它附近的韧带来帮助我们控制范围、改变方向(当然,也需要其他肌肉、关节韧带的参与)。
最近半年在我身边发生了2起膝关节韧带撕裂的事情,一位队员是落地动作不合理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另一位队员是在突破上篮时不慎扭伤膝关节导致外侧半月板撕裂。他们都做了膝关节韧带的重建手术(具体细节我不得而知,这一领域并不是我的专长)。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的内心也非常难过。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短片中的德里克·罗斯,这部短片记录了罗斯在一次突破上篮的过程中,因为落地时动作不够合理导致前交叉韧带撕裂。该短片同时分析了罗斯在突破上篮时、起跳落地时存在问题与原因,并与威少等球星的动作做出了对比。看完后十分震惊。
最近这一年,我通过写文章的方式认识了很多热爱篮球的运动员、大学生,同时我自己也是一名大学教练,所以接触的年轻球员还算比较多。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写给这些年轻球员的。因为岁数略微大一些的朋友,他们自己已经经历过伤病、痛苦和改变,他们多少已经知道在球场上什么动作是较为合理的,哪些动作是有可能导致受伤的。
而处于中学、大学阶段的球员,往往年轻气盛、争胜欲望强、喜欢在球场上分出高下。这些都是我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哪怕现在岁数大了一点,但一到球场上还是会充满好胜心。从一方面看,这样的欲望会让我们在球场上完全的展现自己,会把一种积极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队友。
而另一方面,这种欲望一旦过了头,就有可能让我们在球场上吃亏、受罪。有两种情况是我比较常见的:第一种是年轻球员特别喜欢跳。就拿盖帽举例子吧,年轻球员的想法是:我要封盖掉对手的每一次投篮。所以,对手几乎所有的投篮动作,你基本都会高高跃起,其中也包括对方的投篮假动作。而稍微有经验的队员,他可能就会想:我尽量不跳,但是我要在你投篮时上前干扰,让对方在干扰下投篮,同时做好对手假投真突的防守准备。
第二种情况是上篮,很多年轻的球员在没有观察防守者站位的情况下(特别是协防的队员),最后一步的起跳往往是毫无控制的、用尽全力的。这其中没有任何的节奏感,就好像自己把身体抛给了天空,任由其飞翔。这时你可能会说:威少不就是这么上篮的吗。没错,威少打球的风格确实如此,他总是在上篮时不顾自己的身体与重心,将自己抛在空中。
但大家忽略了两点:第一,他并不是上篮,而是扣篮,所以当他在落地之前双手是抓住篮筐的(或是单手扣篮,总之在落地前篮筐帮助了他增加了落地时的缓冲力),这给了他很大的缓冲。第二点,即使是上篮(没有双手抓筐),他在落地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与程度是非常合理的,这减缓了膝关节的受力。在那部短片中,作者建议像威少那样落地,而不是罗斯。
在我的观察中,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增加我们自身受伤的可能性,因为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增加了,那我们受到外力干扰、冲击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另外,即使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的异常情况,但对于年轻的、健康的球员来说,这样的打球方式真的很令人担心。而且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不进行调整,这样打球的持续性不会太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受到威胁。
为了自己将来可以更好地、持续地、健康地打球,我真心的、迫切的希望各位球员能够认真回顾一下自己的球场动作,哪些动作是容易导致受伤的,哪些动作是对自己和球队不利的、错误的。尝试去克制自己的某些冲动,让自己的动作更合理、更有效,这会帮助我们更加健康、持续地打好篮球。
这并不是说大家现在不努力打球了,而是规范、细化某些动作细节,让我们的打球方式更合理。比如扣篮,很多NCAA的教练在训练时是禁止球员进行扣篮的。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球员的起跳高度,从而减少落地时膝关节、踝关节的受力情况。同时也减少手指手腕的受伤概率。
如果你在年轻时打球成熟、稳重,那么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就会更持续地、健康地发展。毕竟像文斯·卡特这样在空中飞一辈子的球员是极少的,大部分还是得回落到地面上来的。而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在你还懵懵懂懂时,给你敲响警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