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都会从平台的背景、股东、团队等方面对P2P平台进行考察,但焦点集中在平台的“实力”强大与否、老板是否有钱、平台是否兜底,本息保障与否并作为最终投资选择的依据,对平台的风控以及每个标的却极少了解。
相反,真正决定平台安全的,却是其风控是否严谨、资产是否优质。即使一家平台各种软硬“实力”强大,如果一家平台将投资者资金挪作他用,用于投资房地产业务、又或者将其投入股市,又或者一味做大规模,各种高风险的借款人也引进来,又谈何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呢?
因此,学会看平台的业务模式、风控以及学会看平台的标的,是一个合格投资者的必备,在近2000多家平台中,成千上万个收益不一、期限不一的投资标让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该如何判别标的风险?
考察P2P平台总结起来就两个指标,项目靠谱和安全资金。
一、了解平台的业务模式
平台的运营模式决定着平台的业务内容以及业务范围。一般情况下,业内主要分为信用标、担保标、抵押标等主要业务类型,标的类型不同,其风控模式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安全也会有所不同。了解清楚业务模式之后,方便接下来对每个类型可能存在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判别。
二、看项目信息的真实透明与否
清楚每个模式的风险点后,就需要看具体的每个项目了。一个完整的借款标的包含借款总额、借款类型、借款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借款对象描述等。《信息披露指引》对平台项目信息披露标准做了要求,要求平台在不泄露借款人隐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信息公开。
信息透明是进行项目风险判断的前提,也是进行项目真实性甄别的关键。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利率一目了然。但对于风险的关键判断,还需要对借款人借款信息是否清晰,借款人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完善、借款人借款用途是否合理,还款措施、还款来源是否可靠,特别是涉及合同、协议等证明资料是否有法律效力等等。
投资人资金去向是否明晰可查。如果遇到投资去向不明的平台,投资者则应远离这一类平台。在保证项目真实的同时,同时还需要保证专款专用,避免平台借新还旧下出现旁氏骗局问题。
三、针对业务模式看风险点
现实中,我们很难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但我们可以通过平台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例如纯线上平台,重点在于了解平台平台如何筛选优质、借款人客户群体是否优质;对于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者融资性租赁公司,担保能力如何、是属于供应链模式、保理模式、还是融资租赁模式。其对应的产品交易模式具体是什么,对于那种虚高、收益不合理、不符合经济常识的坚决不投。
以抵押标为例,相比于信用标,抵押物变现能力强,因此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正规的房产或车辆抵押,应到房(车)管局进行登记办理抵押手续。投资者应清楚平台是真抵押还是假抵押。对于抵押物估值过高的也应注意,例如可能出现折损,房子贬值情况。有些抵押物价值虽然很高,但是变现很困难。另外也需要考虑房产的流动性,一线二线城市比三四线城市的抵押物标的靠谱。
而对于当下火热的供应链金融,主要看两点,一是看核心企业的实力,二是看交易的真实性。核心企业的实力以及行业地位,对于上下游企业的履约越有保障。对于交易的真实性,这需要看平台详细的风控审核。
四、平台保障方式是否有效
除了看平台的真实性,还要看平台的风控保障。风控保障不仅要看平台的担保方式是否齐全,还要看平台的担保方式是否有效。一般情况下,主要有第三方担保、风险准备金两种方式。另有平台上线了履约保证保险,但也只是针对部分项目。
涉及到推荐项目的担保、小贷公司,需要看他们的资质如何,例如担保公司包括融资性担保、持牌机构担保以及一般担保担保公司,每一类型所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这就分为一般责任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每种资质所承担的责任大小是不同的。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关联担保、是否存在超额担保。对于第三方担保,不能用口头承诺代替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书面担保函或者保证合同等。对于风险准备金而言,是否真实可查询,额度能否覆盖平台逾期。
此外,在《办法》出台后,政策已对明令禁止的业务做出了规定,对于政策禁止的业务金融产品最好不要购买,毕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所以投资者也应将业务是否合规,划入风险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