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词语新义隽,通过对话对话表现出女主人对百花的怜惜,对大好春光的珍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全词简短,然当为佳作。
第八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作者待字闺中的少女时代。整首作品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却完整地叙述了整个醉酒、争渡、回家的过程,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平淡简约的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李清照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居然在日暮时分,沉醉不知归路,她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完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七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写这首词时丈夫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承受着离居之苦,重阳佳节,更增寂寞之感。作者最后用“人比黄花瘦”来表现出自己思念丈夫的凄苦,可谓绝唱。
第六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言绝句诗是作者仰慕西楚霸王项羽的气节而作。作者认为活着就应当做人中的英杰,死后也应当为鬼中的豪雄。人们到今天还怀念着项羽,那是因为他宁愿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地活着。读来慷慨淋漓,李易安不愧为女中豪杰。
第五首:《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更有最后两句体现出作者的豪放之气。
第四首:《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由于这首词大家很少见到,因为在基础教育的课本上没有选这首词,除非特别喜欢李清照词的人或许了解。但是这首词真的写的很好,笔者自己也非常喜欢,我姑且在这里献丑、抛砖引玉,把这首词浅译浅析。
词的大意是:桂花的颜色淡黄,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它常常开放于幽静之处,并不想去惹人怜爱和注意,只把淡淡的幽香留给人们。它何必需要那浅碧深红的颜色来装扮自己呢,它本来就凭借着高洁的品质一压群芳。当它盛开的时候,梅花一定会产生嫉妒之心,菊花也一定会感到有羞愧之意。当它开放的时候自当冠绝整个秋天时节。遗憾的是屈原不了解桂花,毫无情意,不然,他为什么在《离骚》中赞美了那么多的花,唯独不提桂花呢?
从这首词看来,李清照表面写桂花,为桂花的待遇感到遗憾。其实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至于隐喻何人?大家可以猜想。这或许只是她自己一时的无聊之感,又或许是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像桂花这样高洁的品格作者是持赞美之心的。
第三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应当作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这过程中他的丈夫赵明诚又去世。词中处处可以找出描写作者凄苦、悲愁的句子。读完后,我们不禁感叹作者一介女流,在国家灭亡后,自己的家也没了,更悲凉的是丈夫又接着去世,她是怎样撑过那“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每个日日夜夜。
第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者对丈夫的送别之作,词中吐露了不忍离别的心声,感情真挚。可谓句句佳句,有篇有句,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首《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应当创作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当时在浙江金华避难,她回想起昔日的夫妻恩爱之情、昔日国家承平的境况,如今物是人非,留给自己的只有那双溪蚱蜢舟都载不动的一番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