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的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副标题是《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从长长的书名就能看出来,《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既是一本讲妈妈育儿经验的书,又是一本融入上东区妈妈特有的社会文化的人类学观察笔记。《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薇妮斯蒂·马丁成长于美国中西部小城,得益于母亲家庭熏陶,亲近于社会学人类学感兴趣,在密歇根大学修读人类学,后在耶鲁大学取得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她的丈夫是纽约本地人,一开始生活在纽约下城区,与志同道和的知识分子、艺术家生活在同个社群。然而为了养育两个孩子,让孩子可以上纽约最好的公立学校,薇妮斯蒂与丈夫决定搬到纽约曼哈顿上东区,并且是拥有最好学区的地段。上东区符合我们对于有钱有势、目中无人、等级森严、荒谬讽刺的全部想象,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难以想象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女性,观念平等开放,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要融入上东区特异的文化中去,要经历怎么样的文化冲击。
上东区没有不完美
上东区的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人,通常她们自己都出生于不错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她们从不工作。她们的工作就是嫁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然而养儿育女。衡量她们人生的标尺就是她们的孩子能不能进入最好的学校,走上安排好的康庄大道。她们有专门的发型师、服装师、造型师,保证她们哪怕出街角喝杯咖啡都能保持美丽妆容,时刻以完美形象准备接受特写镜头的拍摄。
听起来很完美是不是,光鲜亮丽到容不下一丝阴影。然而实际情况是,这里的妈妈面临森严的等级压力,激烈的竞争,常常处于高度焦虑紧张的状态。在这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曼哈顿上东区社群里,最重要的是财富、关系和权势。而一个女人的每一次妆容、怀孕后的身材、孩子的学校学业、房子的位置、度假的地点等等全部都是全部女性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互相盯着,时刻观察这个女人家庭有多少财富权势、有多少人脉、是不是值得交往。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妈妈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过度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她们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还是完美光鲜,让人一点看不出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只有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喝酒、服用药物、做心理治疗等等的时候,才会暴露自己的脆弱。
没有妈妈不焦虑
上东区是一个性别分工森严的社群,男性负责事业赚钱,女性负责家庭,包括给家庭置办房产,孩子的教育等。薇妮斯蒂·马丁写了找她在上东区找房产的经历,如同经历严格的入会仪式。她给孩子找托儿所的经历,更是残酷的选拔。上东区的托儿所严格遵循供求法则,好的托儿所供给选选不够需求,因此无论是多么有权有势的人,都必须听命于托儿所园长的选拔。托儿所工作人员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们可以决定谁的孩子进入,谁的孩子被拒绝,并且如同施虐狂般享受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他们带去的痛苦。以本书作者的眼光来看,托儿所面试的方式对于幼小的孩子和家长来说都过于残酷,而最终她的孩子进入了最理想的托儿所,依靠的并不是面试的表现,而是丈夫姐姐的孩子都在同一个托儿所就读的关系。
为什么读一个好的托儿所这么重要呢,简直就是决定成败的根基。因为在一个高度竞争的体系里,读了好的托儿所才有机会上最好的学校,可以保证以后就读重点的大学畅通无阻,这就是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进入理想的托儿所,可能以后就读好学校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因为所有的好学校都高度看中学生国王的就学经历和家庭背景。
然而在一个环环相扣的社会里,这是一种很焦虑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人永远不能够松懈,一旦松懈就容易全盘皆输。而社会对于失败者又过于无情,让人心生恐惧。
对于孩子的一生成败来说,可能就寄托于他能不能上一个好的托儿所。而孩子是否能上好的托儿所,完全是妈妈的责任。在现代西方社会的观点来看,父母尤其是母亲应当为孩子一生的成败负责,这就意味着妈妈永远会担心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万一做的不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那可怎么办。如此重大的压力之下,试问哪个妈妈会不焦虑?
被排挤的动物不会有好下场
我其实很奇怪,像薇妮斯蒂·马丁那样子的新女性,要如何融入上东区那样可怕的势利的环境之中去呢?先从文章的标题,她说她自己作为一个妈妈,需要一个铂金包开始讲起。薇妮斯蒂·马丁发现自己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会遇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常常有一些女性会故意在对面道上走过来,好不避让,以至于包包会重重撞到她身上。这种现象屡次发生,就好像这些往往是中老年女性在宣誓自己的权力,并且对作者这样的打扮并不名贵的年轻女性发起攻击,好像再说你不是我们团体中的一员,我才是这里的老大,我说了算。
这种现象真是匪夷所思,但又真实的发生在了作者身上。作者想出来的对策就是买一只铂金包,铂金包代表了名贵、权势、美丽,背着这只包让人羡慕,也就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这就像是护身图腾一样,可以免于作者被上东区势利女性道路霸凌。
作者真的买了铂金包。正如作者也真的一步步融入了上东区妈妈群的文化。为什么要融入呢?作者写的很清楚,因为作为一个人类学者她深深知道,在任何种类的社群里,被排挤的动物永远不会有好下场。人类无论如何都需要寻找归属感并且互相扶助,她的孩子需要玩伴,她也需要朋友。
作者融入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上东区奇异文化认同的过程。但真正是她融入社群的,却是一次让人痛心的流产事件。薇妮斯蒂43岁高龄怀孕,然而自己的女儿达芙妮却不幸夭折。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悲痛事件使得原本光鲜亮丽的妈妈走进了她,她们分享她们自己类似的悲痛经历,因为作为女人,即便在高度竞争的社群里,大家依然有互相扶持的传统。
总之到最后,薇妮斯蒂融入的不坏。在上东区妈妈中最势利、最为人厌恶的女王蜂中的女王在最后竟然也主动和她打招呼。要知道这个女王蜂在最初可是对薇妮斯蒂视若无睹的呢。所以下一次,当我们想要极力融入一个和我们相差甚远的文化中去的时候,不妨参考一下薇妮斯蒂的做法,努力社交,争取融入,然后带着人类学者的观察视角写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