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回来,做了个粉蒸茄子。
茄子削皮洗净切条放大盆里,倒油拌匀后拌入面粉,最后放盐,顺序不能乱哦,乱了就做不成了[偷笑]锅内加水,放篦子、铺好笼布,倒入茄子上锅蒸,蒸多久根据茄子的量,我蒸四个大茄子,用15分钟,差不多的量十分钟就够了,中间用筷子抄一次,要抄匀。关火后掀开盖子晾一会水汽,然后盛出来拌入剁碎的烤青椒,不出门的话放点蒜泥味道更好,开吃,裹匀面粉蒸熟的茄子口感松软香糯又不失嚼劲,每次都吃到撑还停不下来,有人说美食可以治愈一切,我说也是,前一秒的爱恨情仇,会被下一秒的一盘儿西红柿炒鸡蛋给搅合了。
其实除了清蒸蒜泥茄子和粉蒸茄子,我并不喜欢吃茄子。这大概是因为我在农村生活的22年中,每到暑假在家里几乎就只能吃地里种的蔬菜吧,地里结什么吃什么,每年暑假吃的最多的就是用茄子豆角青椒苋菜变换着花样做出来的各种汤和菜。以至于到现在去饭店吃饭谁点了炒茄子炖茄子我都不动。
但是蒸茄子就不同,没有理由的喜欢吃、吃不够。小时候在老家,我妈妈总能变换着花样做出各种美味的饭菜,光蒸菜就有很多种:蒸豆角、蒸芹菜、蒸茄子、蒸茼蒿、蒸土豆、蒸马齿苋…可以蒸着吃的蔬菜真是太多了,去地里随便扯一筐回来,摘好洗吧洗吧用面粉拌上就能蒸出一锅美味,那时候还不兴用除草剂,田间地头有的是野菜,总有种原材料取之不尽的感觉。
直到现在去家常菜馆吃饭都先要问一句有没有蒸菜,有则多了些亲切,算附加的小幸福,这大概是因为食物本身承载着太多记忆吧,从幼年到青年的饮食,让食物与人的关系也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嗅觉和味觉的熟悉品味,这也是食物和人的美好关联。
李舒在《民国太太的厨房》里写到:一饭一蔬,一只小小的牛角包,一碗加了辣油的小馄饨……如果失去了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美食本身的趣味便又减了几分,孤零零的,少了滋味。
就吃去吧,眼睛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