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
设立构想
一、设立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的必要性
一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批示内容,反映出国家新的战略发展思路对城乡发展的关注已由数量转到质量,由经济转到文化。城市规划工作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已经成为业内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将在未来长期成为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有影响力的规划院在传统规划所和城市设计所之外,均已有遗产保护及城市更新相关部门专职此项工作。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先进科技一刻不停地飞速发展,历史学家Harari预言人类未来将从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北规院、清华同衡等兄弟院所已经在数年前开始尝试大数据、云计算与规划行业在技术上的融合应用,成为规划方法创新与变革的先行官。
尊重历史、洞悉未来——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以大数据应用为代表的科技应用辅助规划创新已经并正在成为规划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详见下表)。如果不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原地踏步即是退步。
设立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亦契合当前我院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对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出了标准化、具体化的更高要求,单纯依靠现有生产所完成较为专业的科研任务有较大难度,可将此类任务交由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由专人进行落实,以期形成拥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技术成果。
二、职能定位
作为我院改革创新的平台与载体,服务于我院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成果的研发与转化,致力于推进新技术与规划方法的融合应用,扩大我院的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
不仅侧重学术方面的探讨与创新,更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实际产品,由此形成示范作用,并将先进经验推广复制至院内各所,提高全院整体技术水平。
三、主要发展方向
除日常承担遗产保护类、城市更新类规划设计任务之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作为我院创新改革的示范平台,还将以加强学术研究和推广城市设计培训业务两方面工作内容作为部门主要发展方向。
(一)加强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
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始在规划编制与管理层面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城市之一。早在2011年,我院城市设计研究所就受局保护处委托制定了《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并应用于全市域控规层面保护规划的编制之中;《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一等奖,《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获第13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可以说在全国均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然而,由于以往的工作方向更加偏重规划编制,在学术研究方面投入的人力少、时间少、经费少,研究成果少、发表论文少,导致我院在国内遗产保护专业的学术地位及专业话语权与上述成绩并不相称。
遗产保护项目虽然创收能力低(地块面积小、收费标准低),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遗产本身就是科研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内涵等待挖掘。运用城市设计方法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院的长项,有条件与基础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在软科学方面,拟设立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将针对遗产保护领域及城市更新领域的基本规律、难点、热点问题、规划方法、实施策略、模式等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期刊论文、可供政府决策过程中采纳的政策建议等。
在技术研发方面,拟设立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将与我院既有的数字信息中心将在协作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我院现有数字信息中心的优势是GIS分析及大数据建库,在项目实际操作中以工程师为主体,配合规划师完成已设定的分析任务,将图纸提供给规划师采用,产出的是“原料”。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将以规划师为主体,规划师作为“产品经理”,从规划方法上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方向,完成资源整合工作,产出的是经过设计的“成品”。同时,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所也将研究新技术为各所生产项目服务的技术路径,为先进技术向全院规划师的技术转移创造平台与条件。
此外,由于历史街区以现状为主,因此也是最有条件的探索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实际应用的地方。例如,将AR应用于古迹复原和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文物古迹的信息以增强现实的方式提供给参观者,用户即可看到遗址上残缺部分的虚拟重构。
(二)推广城市设计培训业务
天津的城市设计工作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早在海河两岸规划设计中就开始应用城市设计方法。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而城市设计正是天津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亮点之一。自2008 年以来,系统的城市设计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天津的城市面貌。正是由于高丽总理在天津任职期间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特色、提升环境品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在2014年的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当中强调“要加强城市设计”,并立足于天津的经验,推动了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要求“全面开展城市设计”,“要通过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国家重视城市设计工作不仅印证了天津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经验和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带来了城市设计业务近几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全国各地的规划师、建筑师都在向城市设计领域进军,渗透并扩展其业务范围。上海同济规划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已成为其全院效益最好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与此同时,几乎全国各地的政府或规划管理部门都在组织编制城市设计和城市设计导则。尤其是今年,住建部已先后公布两批共计57个城市作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设计业务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和盈利空间。
然而,虽然执政者、规划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对城市设计充满了热情,但想要涉足这个领域,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扰——什么是城市设计思维,如何认知城市?如何判断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在多元思潮和复杂局面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价值共识,形成整合的规划?城市如何运作?大学虽为学生设有城市设计课程,但主要应用于基础教育,因不了解社会,故而仅能针对学生;各地的学会和协会更多的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师的职业培训,对城市设计本身的内容也不是特别专业,也不会把它当做一个重点工作来做;设计院所忙于日常的业务和工作,更无暇顾及城市设计培训。在国家如此重视城市设计的大环境下,存在着大量困惑于如何应用城市设计手段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因此城市设计培训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线上付费学习愈发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从上表可见,“得道”已经做出了非常成功的培训产品,一旦课程内容打动人心即可带来可观的收益。在规划领域,国匠城是较早开展线上培训的新媒体,已开设的课程以案例分析为主,身为在校学生或许能有所受益,但对接触具体实施项目的从业人员而言,大家真正困惑的问题无法从中得到解答,因此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大家苦于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专业著作,希望能有行业的领军者把书读完,然后告诉大家这本书在说什么;大家希望找到行业里真正懂行的、有实战经验的、资深的专业人员来讲这个行业里真实的博弈。除国匠城之外,市场上也并未见得这样的产品。在这方面,已经工作了30余年的朱雪梅副总有着切身的经验与体会,也有人脉资源可以利用,更有非常强烈的愿望与社会进行互动,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可见双方均有强烈的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仅会员单位即有900多家,在国家重视城市设计工作的背景下,城市设计专业培训的市场的潜力非常广阔。从传统线下规划培训来看,天大规划院每年都会组织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今年已通过对成都管理部门的培训吸引到了大量成都规划业务。这意味着,如果我院把城市设计培训班做起来,就相当于把各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直接拉到了自己的身边,这对于我院的业务发展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四、机构设置
建议设在城市设计分院之下,由朱雪梅副总负责。
人员编制:所长1人,副所长1人,所总工2人,研究人员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