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看看精彩纷呈的明朝官场,读读《明朝那些事儿》就可以,轻松愉快。
如果你真想从明朝历史学到些什么,,请从《明朝历史的教训》开始。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 历史学家 原西南联大教授
一 枭雄开国
明太祖朱元璋是枭雄,且身边名将如云,终能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取天下。
很多人喜欢元末明初那一段荡气回肠的时代,如傅友德的七战七胜,如朱文正的洪都保卫战。
但我更注意他们的背景,那就是朱元璋周围这些能人,很多都是他的同乡,背景相同,奋斗史大体也相同;
并且,朱元璋起家之时,用了不少宗教色彩手段发动人民(明教),老套但是实用。
二 新王朝的规矩
一个贫农出身的枭雄,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当是用严刑厉法和官僚思想教育
刑典名叫《大诰》,这部法典的残忍严厉超过史上其他任何一朝;
培养官员是国子监,明代国子监可不是过家家谈恋爱的大学,那是人才工厂,不合格人才自然要被淘汰,甚至被处决;
对治下的百姓则采取严格户籍和路引制度,普通人终其一生困在百里内,以此维持地方稳定(是不是很眼熟?)。
三 明初四大案
枭雄自有他的魄力,有人说朱元璋是个最残暴的君王;
这当是对一个枭雄的称赞,若没有这种虎威,也没法得天下,坐稳江山。
哪怕自古称颂的明君李世明,也绝非什么善良的道德楷模。
历史原因和个人性格,造就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蓝玉案)。
其一,跟着朱元璋起家的李善长,徐达,耿炳文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乡。背景相同,资历大体相同,朱元璋起家怎么干的,他们都看见了也参与了。所以新朝奠定以后,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这些曾经的创业合伙人;和当今的创业公司怕精英带队另起炉灶是一个道理。
其二,明立国之初,刚刚从元末的民不聊生安定下来,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然而此时开国功勋们却迫切要享受劳动成果,要开始压榨人民,激化阶级矛盾。触了朱元璋的底线,朱元璋警告过这些为所欲为的王侯们,但毕竟人性难改。
其三,太子朱标及皇长孙朱允炆,都不是特别有魄力有手段的人,没有了朱元璋不一定能镇住群雄。为了大明万世基业,朱元璋需要的是忠诚又没有威胁的人。
明初四大案,十余万人身死;几乎将开国精英力量一扫而空,留下一个真空的大明,倒是便宜了燕王朱棣。
四:政治恐怖-东厂和锦衣卫
东厂和锦衣卫,一直是电视的热门题材。但在当时可不是这么好玩帅气的东西,这种皇帝的私人侦查机构,负责监视百官。官员可能昨日上朝而今夕死于非命,以至于当时弄得人人自危,且也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这种东西,朱元璋难道不知道有隐患?肯定知道。就算他自己不知道,他身边智比诸葛的刘伯温也能看到。
但是朱元璋设立厂卫也好,残暴杀人也好,都有他的政治目的。如明初的功勋战将清洗完毕,立刻取消了锦衣卫特权。
在人治的时代,任何一个统治者,都需要有这种直接掌控局面的工具,哪怕他有副作用。
朱元璋尚立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朱棣则毫无顾忌,直接让太监读书,为将来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五:党争
家天下有他的致命缺点:统治者的能力决定了一个朝代兴衰。即使有张居正这种能臣延续大明的基业,但是君弱臣强必然导致权力失衡,党争就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以师徒,同乡,血脉连接起来的利益集团;就会拼命谋取小团体利益,哪怕损害国的利益,民的利益。
当朝政被一个个诸如东林党的团体所把持,所有人都把斗争放到第一位,国运势必衰落,走向灭亡。
如何杜绝这种类似毒瘤的小团体,控制政治斗争的范围,设立合理的政治结构,对每一朝都至关重要。
六:如鱼在水的贪腐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凡事都容易扯上关系;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的人一旦为官,必有亲朋环绕周围,要为这群人创造福利。一方面明代乃至古代为官,的确需要很多力量来支持自己,海瑞是并不那么成功的例外;另一方面应付这群人花销以及官场的迎来送往,靠当时俸禄是不够的。
这种风气中,官员就好像一条在水中的鱼,却叫鱼不要湿了身,确有难度。
在明初,朱元璋作为一个工作狂,要求部下都如他一般尽责工作,且俸禄很低。
在严刑峻法下,官员虽有苦难言但大多未敢越界,所以说明代大部分清官都在洪武朝;但仍旧出了郭桓这样的巨贪。
朱元璋之后,贪腐便一发不可收拾,是习俗原因,也是制度原因;古人为官便是要锦衣玉食,光宗耀祖的。
当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当百官开始享受发展的成果,贪图物质享乐,这个国度开始慢慢滑向深渊。
七:王朝的夕阳
曾经的农民阶层,通过战争改变阶层,便开始重新压榨人民。明朝中后期官员欺压百姓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民不聊生之后,出现很多流民,流寇;乃至最后爆发农民起义,明朝灭亡。有趣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攻下了这么
大的领土,却始终未有一个明确政治目标,只是为了生存而起兵,或是为了荣华富贵而起兵,终将江山让给了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