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又又又又被逼婚了
参加工作以后,只有逢年过节能回到老家看一看亲戚朋友,难免就会遇到“包办婚姻”等尴尬的事情。每次拒绝,大人们都苦口婆心:我这可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不领情。
在他们眼里,替单身或者没结婚的亲戚子女谋取“婚姻”的确是足够政治正确的任务,心是好的,但用在我们身上却总是被拒绝,心里难免会有点不舒服:我可是为了你好,不领情算什么意思。
在我们心里,则产生两方面的情绪。一边感激这些人关心自己,另一边则会认为,自己能够自由选择的事情,不是很想交给别人去做。
一旦我们不明确的拒绝,就会被当成默许,结果别人的期望值一再增加,直到我们拒绝后,这份积累的期望值可能会一下转变为失望值。
2.什么是界限意识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把界限意识分为三层:心理界限、身体界限和地理界限。
比如你有一个相处不太好的室友,他会在房间里的每个地方都留下痕迹,衣服随地丢、霸占洗手间等。这个时候就是在侵犯你的“地理界限”。
但这个时候自己守不住地理界限,就只能靠身体上设立界限了:由于环境糟糕可能引起皮肤不适、失眠、上火等等。
如果身体的界限再被打破,就只能靠着心理界限进行防御。
“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的段子,就是心理界限突破的后果,如果这些后果再用身体行为表现出来,代价会很大。
3.必须要有界限意识
没有界限意识的人,往往会在关系中表现得比较混乱。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就是一个界限感比较差的人。她的存在很少为了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工资来喂给永远吃不饱的哥哥一家,这就是缺乏金钱上的界限意识。
比如父母喜欢掌控子女的全部,恋人喜欢了解对方的所有消息。他们会通过管教、看日记、索要对方密码等方式来使自己处于高地位。
界限感差的人往往会不情愿的给出隐私,长期下来可能导致情绪崩溃。
界限感强的人会委婉拒绝,但拒绝后往往会受到“道德压迫”:
恋人:密码不给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父母:东西是我给你的,我管你怎么了?
而在工作和社交上,界限感也不能太差。
很多人奉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价值观,会强行将自己的工作、人情绑在别人身上,造成非正常的“能者多劳”的后果。还有一些人分不清“职场阶级”,工作上执行生活上的关系,所以常办蠢事。
4.画出自己的领地
人应该规划出自己的领地,并且要严肃认真的说:这是我的地方,我们需要保持距离。
必须严肃认真。很多时候,模棱两可会让对方觉得还有回旋的余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也不是死守底盘,界限是动态调整的。随着认知的提升,一些小事我们可能就不去在意了。
自己要有界限,也要尊重别人的界限,只在“共同区域”交流。这个共同区域是不断的磨合验证的结果。
对于文章第一部分“逼婚”,我很庆幸我有一个界限感强的母亲。她主张恋爱婚姻由我自己决定,所以她不会去“操闲心”。这种“放养”模式让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总结一下:人必须有界限意识,来把交际的另一方限定在地理界限外。遇到侵犯界限的情况,要严肃认真的拒绝,减少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