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的故事,写到了第四册,也就是这本《我不》,据他所言,耗掉了他积累故事的六分之一,我个人觉得,这个六分之一的分母还会加大,因为他的故事,随着岁月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情节给收录进来。
朋友说,看完大冰的三本,已经觉得腻。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7年的9月份,我刚刚在网上预定了一本签名版《我不》。她是一位编辑,在2015年的12月份,背包里背着唯一的一本书,便是《阿弥陀佛么么哒》,在高原最为缺氧的时候,来到了拉萨。我笑她,你也不免俗。笑完之后,我比她更快的速度,把这本书从前往后仔仔细细一字不落的看了一遍,真好看。之所以比她快,是因为她高反严重,而我已经是生活在拉萨将近两年的时光。时间带给我的,是身体对高原气候的高度适应,虽然,这两年的生活给我的身体增加了两颗小石头。
高反过后,怕她在转经的人流中氧气缺乏,便给她配上了高原简易氧气瓶,于是在那两天的八廓街道上,有一个身材娇小的姑娘,带着毛茸茸的,支棱帽尖儿的毛线帽子,双手带着毛线手套,怀里抱着氧气瓶的姑娘,慢慢悠悠的随着转经的人流在走动,人流如流水般迅速,而她却如不紧不慢的任由旁边的人穿流而过。她的慢,招来了转经阿妈的好奇,这样的姑娘,抱着氧气,脸色苍白,难道是生病了,转经求福?不是的,她就是工作压力压的喘不过去来,所以才选择离工作最远的地方来放空自己。用她的话讲,她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为了真正的体验。我开玩笑,就你那假期,九天假,来回火车占去四天,高反难受两天不能出门,还体验个毛线。话是这么说,她还是在漫天大雪中,在仙足岛拜访天堂时光未得后,坐上车子去了哲蚌寺,冬日里的一股子苍凉,让她的内心在那一时刻产生了敬畏。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敬畏:天地那么安静,能听见雪花落地的簌簌声,周围只有高大耸立的建筑,建筑之后是高山,偶尔有一两头牦牛朝你看一眼,只有喇嘛的诵经声,却见不到一个人影,那种感觉,前所未有。冬日里的行人少,诺大的寺院,带给人的,就是这样的肃穆。
当然,她的书带过去,就送给了我,返程紧迫,忘了带回,下次见面归还,一是一年之后。一年之后的她,脸上消失了一股子忧愁,买了吉他,练起了歌,在二十几岁的尾巴上,又过了一股子文青瘾。
这几年,大冰几乎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向热爱他的读者们呈现着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有人说,前几本书没有读,直接看《我不》哭的稀里哗啦。我就直接呵呵了,为什么呢?我读完了前几本书,在看这本书过程中,仍旧哭的稀里哗啦,至于为什么哭,情不知所起,泪水姑且去代替。
大冰的前三本书,满满的江湖道义,看完之后,仿佛是看完了一遍《笑傲江湖》,林青霞电影版的哦,其中收录了很多江湖游侠的故事,江湖里的故事,便是爱恨情愁,便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便是粗茶淡饭情意切,便是不墨迹的洒脱。可以说,等你看完了《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好吗好的》之后,会发现其中讲给我们听的故事,几乎写的是平凡人,平凡人的义气,平凡人的骨气,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多的是江湖救急的讲述,多的是江湖兄弟的情谊,多的是对生活和旅游方式的阐释。
大冰的逻辑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目前的四本书,如是的描述,出现次数不下十次,出现这么多次,会不会腻,会。有时候真的想把书抛在一边从此不做理会。然而很没出息的是,不久以后,还会拿起来,再去读读里面的故事,那种感觉,像极了吃着红绕肉,腻着却让人难以割舍。
然而,《我不》这本新书里面,有了新的故事转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注重和江湖兄弟打拼,很少去触及家人的大冰,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多了一家人相依相偎的温暖的故事,以及两个人相依相偎共经历风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多了几分温情,就好像在原本的菜色中,增加了新的调味料,读是好读,但这调味料是芥末,读了会哭的,哭的稀里哗啦。或许多数人都是这样,在外面打拼的时间再久,内心仍旧有一片最为柔软的地方,永远为家人敞开着。浪迹天涯的大冰,走的再远,内心对家人也是一种牵念,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内心的觉醒:浪迹完天涯,终究心中放着一个家。所以在这本书里的老兵,坚硬的骨子里,为了家人,开始呈现给我们柔软的一面;所以在这本书里彪悍走江湖的东北老爷们大洋,有着带着妈妈环游世界的温情,着实令吾辈羡慕,也令吾辈警醒,随着年龄的增加,足以让人自豪的,不是你去浪迹天涯有多牛逼,而是在浪迹天涯的同时,带上你的爸妈;所以才有了天堂书店的老板老潘,在老母亲的面前,踽踽如孩童般,让老人感受到孩子承欢膝下的欢乐;所以才有了大梦故事里妈妈那斑白的头发和惹人泪水滚滚的故事……
大冰文字的独特,在于一种阅历,一种体悟,一种成长,满满的江湖味,浓浓的黄连汤,这汤,苦,却喝着有滋有味,你看过没?看过一起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