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逐快乐,人会努力;为了逃避痛苦,人会不遗余力。
——《少有人走的路》
1.What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1)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
2)目的:决定该做些什么事情;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3)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4)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作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整理自“知乎话题”)
2.Why
上大学后有很多时间我都算是浑浑噩噩度过的,有那么一两个月每天晚上都是一二点钟才睡,白天不用上课时可以睡到十一二点。当然,我并不是来批评晚睡晚起有什么错,只是我想我应该是晨型人。
当我回过神来,想起自己刚踏进校门时的豪情壮志,忽然间有种乾坤倒转的感觉。经过两天反思,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我该做时间管理了!
世上不乏许多原本有目标有想法的人最后走到荒废时光、一事无成的地步,究其原因恐怕会有一堆跳出来喊意志力、喊人的惰性等等,但我想其根本原因应是目标过于遥远,而我们无法判断自身所做的努力是否在一步步接近目标,最后难免误入歧途,与原本所走之路南辕北辙。
我很喜欢“潜移默化”这个词,因为人活一世不可能只是每天学几个技能这么简单,为什么说学技能简单?一般而言只要你肯下些工夫,那么你每一天学习过后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进步,就算在某个地方卡住了,你也知道是什么限制了你进一步进步。
但是如果我们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呢?该拿什么来衡量?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无法确定自己是在靠近目标还是远离,那么他就会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情况好一点的也只能用还在学习这样拙劣的借口来自欺欺人。
那么
到底该怎么办
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视化的小目标,而以取得某种成就来订小目标难免不会使人本末倒置。因此最后的结论是将其变为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分配,即进行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可以让人清楚地明白自己这一刻在做什么,下一刻要做什么,这一天做了什么。至于所谓计划与变化的问题,其实更好解决。在你进行时间管理之后,你才能认识到每一件事的轻重缓急以及做某一件事所需花费的时间。如此,你才能轻松得将计划外的事件插入你的时间表中,而不是半夜加班加点时呼号,"好烦啦,怎么这么多事呀?”其实当你说这句话时别人不知道比你多做了多少事!
3.How
既然是时间管理,那么当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时,首先想到的肯定不能是挤时间,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再怎么挤都是这么点,因此我们筹划的应该是提高现有时间利用效率。
至于这个我有去了解过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我就不在这里谈了。
接下来我想谈的是每一个时间管理者都避不开的话题——
拖延症!
我也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例如今天本来说好要学日语的,结果看一部电影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末了安慰自己看电影是艺术的欣赏,为我以后微影人的道路做好铺垫。但是计划被打乱,时间管理变得毫无意义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会有拖延症呢?
这个问题我今天想了一整天了,最后勉强理出一点头绪。依旧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刚学日语时,觉得很新鲜,恨不得一口气将所有课程学完,在学完五十音图即已经完成入门阶段的学习后,难度比之前上了几个档次。那么此时学日语对我而言就体会不到乐趣了,或许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此时相比起学日语,看电影显得毫无技术含量,所以做起来轻而易举。
拈轻怕重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大部分人喜欢重复做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即使有些工作看起来技术含量很高,那也只是在外行人的眼中,实际上只是日复一日得机械劳动,因此不克服拖延症的我们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在原地打转。
至于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自行参考牛人们做出的总结,不过其实所有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后只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