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观看了赵宝刚导演的影片《触不可及》,觉得不错。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简单的爱情故事,没有坎坷的爱情经历,没有俗套的多角恋情,也没有所谓的变心不变心,就是两个人的三次相遇和分开,如此而已。赵导的用心之处在于以极其细腻的手法再现了一个真实丰满的爱情故事,而观片名《触不可及》,可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然而我觉得,不论爱情片还是什么片,有时一个不完满的结局反而比人所共盼的大团圆更加显得韵味悠长。
初次观看影片我就觉得男女主角的名字很有意思。一个叫傅经年,一个叫宁待,稍加联想即可生发出特别的意思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编剧的有意为之。傅经年,“傅”音同“负”,负心,辜负;“经年”可理解为“经过许多年”,也即经历的时间长。再来看“宁待”,“宁”是“安宁、宁静”抑或“宁愿,宁肯”,“待”是“等待”。把这俩名字搁一块儿,一个辜负(伊人)许多年,一个安静的等待或者是宁愿等待,这样的爱情是不是一种触不可及?这样的爱情注定是有花无果的。如果按照这个路子引申下去,那么徐静蕾饰演的“影子”与傅经年的爱情更应该是昙花一现,一个人怎么能和影子谈恋爱,所以出场没多久影子便死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成了昨日黄花。
影片表达了战争时期爱情的触不可及,围绕主人公傅经年主要有两段爱情,一是他与宁待的,一是他与卢秋漪的。傅经年与宁待是真心相爱,可是他们最终没能在一起;傅经年并不爱卢秋漪,可是他无奈的与她相伴一生。如果将圆满的爱情定义为心灵契合与肉体之欢,傅经年的两段爱情分别只占其一,他距离圆满的爱情一步之遥却不可触及,国难当头,身负重责的情报人员不可能随心所欲;反观两位女主角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这样,在爱情上,触不可及这一主题已经被阐释的相当有深度了。片中有不少跳探戈舞的情景,这对表现主人公的的情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傅经年与宁待一起跳了三次探戈,头一次他们互生情愫,第二次是欲说还休,第三次发展为炽烈的爱恋了。与宁待跳舞的时候,傅经年严峻的脸色显现出少有的温柔;而他与卢秋漪跳的时候,刚毅的脸上分明流露出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反而卢秋漪,因为深爱着傅经年,虽知佳人非己,虽知傅别有目的,但还是选择了隐忍牺牲并秀出了自己的风华。这种先天失衡的爱情何尝不是一种触不可及。影片最后,费劲波折回到大陆的傅经年终于得到了宁待的消息,但等着他的只是一抔黄土,阴阳永隔,再无人携手翩翩,能不喟叹!
然而,爱情的触不可及就是导演想表达的全部吗?在我看来也许有更深的寓意。这段爱情发生在战争时期,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生于这片处于水深火热国土中的人们的个人命运很难不被裹挟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傅经年作为蛰伏于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所担当的职责很难说是完全自愿的,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他还是感觉累了,提出退休,想过安静平凡的生活。只是因为内战爆发,才迫不得已重装上路。负责与傅经年接头的王婉萍曾许诺说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让他退休,在当时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下,这样信誓旦旦的许诺只能是触不可及,傅经年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也只能是触不可及。往大了说,在历史的剧变中,无数英烈前仆后继扫涤了黑暗,换来了光明,可最终大多数人却没有机会享受光明,历史如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我想他也会发出沉重的叹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悲剧。从爱情的悲剧提升到历史的悲剧,导演自然而然的加深了影片的内涵,这一过程不着痕迹,细腻入微,全看观众的理解了。在这部影片中爱情的触不可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触不可及,国家承诺与实际兑现的触不可及,诸多的触不可及造就了该片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