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平日早睡的我按理早已沉沉入睡,但是不知为何。昨天晚上我却睡意全无,而且还祸不单行得饿了,拨通手机里往日经常关顾的俩家餐馆的外卖电话却被告知早已停止营业,于是乎便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找存粮,不经意瞥见了覆盖着一层灰的《百年孤独》。
第一次听到《百年孤独》是在高二语文课上老师的嘴里,老师对其的评价甚高,然而之前我却对其闻所未闻。好奇心驱使我想探探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当我在百度词条键入其名时,一条纽约时报对其的评价深深地吸引了我-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它真的担当得了如此殊荣吗?还是只是徒有虚名。怀揣着满满的质疑,我打开了这本书。
不得不说,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读这本书就是场孤独的苦行。它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惊世之作,是一部以喜剧的、超现实的、神秘的寓言形式来表现拉丁美洲百年历史和现状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虚构的小镇马贡多为背景,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为描写线索,对一个古老的村镇、一个古老的家族进行了一番现代文明、现代意识的观照和审视。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观照和审视,从一个家族感受到整个民族的悲伤,从一个小镇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作者马尔克斯从现实走向历史、从历史生活中、从人心最隐秘的深处,挖掘出本民族的群体意识———孤独,并带着“含泪的微笑”批判了这种民族群体意识。《百年孤独》以启示录般的内容给哥伦比亚人,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人民指出了一条如何摆脱孤独和落后现状的道路。
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内战的相关史实。在书中你可以一览无余地瞥见当时社会的丑态: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莫言说“《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的原因了吧。
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想想也是,孤独的人孤独地活了一百年,那该是怎样深重而又绵长的孤独啊。但愿那跨世纪的孤独不会在你我人生重现。
我想如果有幸能活到百岁,且那时的我眼未瞎,还没有病痛缠身,勉强可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余力还捧得起书,手也不颤抖得十分厉害,定从头再阅《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