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汝于成‘’是一个成语,意为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解字:汝:你。玉: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字比较少,加上书写工具制作繁琐,材料金贵,为文者往往惜字如金,一个常用字通常包含大量信息,活用、省略满天飞,让现代人摸不着头脑。
语言的发展是有法则的,它的进化有迹可寻,这是我们能够使用语言的前提。但是,当法则存在比较大的“中间地带”、边界模糊时,就会让“体制内”的人“心怀不轨”,随意“植草种树”。
“玉汝于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先看 《诗经·大雅·民劳》,其中有两句:“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注:女通假,汝)根据全诗意思判断,第一句的意思应该是“像爱玉那样爱大王您”。如果按语言的一般性法则,这句应该这样说:“吾欲玉王。”但在周代,语言法则尚处雏形,其灰色地带比后代更大,加上诗歌的朗读要求,就出现大量不知所谓的句子,需要揣摩、推测。
“王欲玉女”的“玉”究竟是“像爱玉那样爱”还是“像雕琢玉石那样磨炼”呢?哪个都通,都能与原诗契合。至于作者创作时是哪个意思,就无从知晓了。我手头上的那本诗经解释为第一种,我想这是比较赏心的解读。 这是成语“玉汝于成”的源头。到了北宋,著名思想家,也就是二程(程颐程颢)的表叔张载,写了一篇《西铭》,最后一段有两句:“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大意是:富贵福禄的恩泽,用来丰厚你的生活;贫贱忧戚,用来磨炼你,帮助你成就事业。 大体上可以说,张载是玉汝于成这个成语成型的奠基者。更早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没有奠基者,目前尚无“考古发现”。
张载的《西铭》原题叫《订顽》,挂在西窗,另一篇《砭愚》挂在东窗。有一次程颐去看表叔,看到后为这两篇文章安了别称,叫《东铭》《西铭》。以程颐的江湖地位,秀口一吐,皆为珠玉,后世再无人提原题了。
粗略看过《西铭》,没有春风拂面之感,倒有拾人牙慧之嫌。比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差一个档次。中国在大一统时代,思想禁锢,万马齐喑,难以诞生震烁世界的大师。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开放,百家争鸣,大师辈出。即便是思想温床的欧洲,在被教会把持话语权的中世纪的一千年里,也是死海一片,寸草不生。可见,宽松的政治环境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么重要。 在张载的手里,“玉”变成了“雕琢、磨炼”,而不是诗经里可能的“爱玉”,也算是张载的创意吧,假如张载是第一个操刀手的话。 到了现代,不知道是谁,在这个成语的前面加了一句“艰难困苦”,变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算是继承和发展了张载吧。
一个名词,居然能够演化成一个结构复杂的动词短语,堂而皇之地纳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大营里,让人叹为观止。 “玉汝于成”这个成语透露出两个信息:一、谬误重复多次,就成了真理;二、汉民族灵活善变,藐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