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小文叫《大城小事》,说了一些从一个三线城市到北京以后十几年的酸甜苦辣的经历和感受,看到这个话题以后,觉得是更加犀利地分析了这个可能是现在大多数20岁到45岁这样一个人群所面临的纠结矛盾的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对只有经历过两个城市的生活工作的人才会有感受的。大城床好还是小城房好?大城市和小城市当然各有利弊,小城市生活便利悠闲,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人与人的关系也相对稳定,大城市有小城市无法企及的机会和精彩,同时竞争压力的可预见性也显而易见。其实不能同化式的把大城市就说成是人性的丛林,把小城市就说成是安全的小镇,这个对比并不具代表性了。确实,很多人在大城市奋斗是不成功的,这是人生的真相,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最后无非是得到了一张床。
那为什么宁愿选择在大城市生活的一张床,而不是在小城市的那间房?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人与人的距离,不错,小城市人际关系也许相对稳定,因为圈子小,在人越靠近的地方,你的不成功其实会越令你难受。而在大城市却比较能够被容忍,大城市是具有包容度的,在大城市,你的人生没有成功的时候,可以躲在你的小床上面,舔自己的伤口。可是在小城市里面,远亲近友每个人都会来问候你怎么了,一个月赚多少?怎么还不结婚或还不要孩子?这个月有没有怎样怎样巴拉巴拉?人的距离近有时反而是非常恐怖的事,所以如果我们相信,人的失败的比例居高的话,大城市是一个更好的活下去的地方。
同时,大城市闪躲远亲近友的成功机率也比较高一点,在大城市更容易躲得掉别人的问候跟注目,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一到节假日,这些年轻人就会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回老家,即使回了老家,很多人都会觉得和家乡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跟往昔的同学朋友谈的话题都相去甚远,所以待了几天就找各种理由回到大城市或出去旅行。因为在小城市没有隐私,感情生活也好,自己的收入状况,成功与否,都被很清楚地看见。
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片段,很熟悉的一个场景是,小城镇里有个小餐厅,忽然之间有一个记者,他可能开车到了这个小城市,他进了咖啡厅,每一个人都转过头来望着他,因为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人是谁,你会立刻感觉到众人目光的压力,那个压力非常大。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压力是来自于别人,大城市给了我们一种庇护,让我们免于被别人那么严密地监视和注意,这是大城市仁慈的地方,小城市在这方面有些欠缺的。有一天我们都会面对人生失败的部分,我们会更喜欢那些大城市给予我们的包容仁慈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