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悲时愁歌怎解愁,八千里云和月,江南可水暖、旧曾谙?怎不忆江南。
伤时离歌何来怨,一目苍穹杳渺,故乡几时还、青山外,乘黄鹄归兮。
少小离家不得回,她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归兮,归兮!
刘细君,西汉和亲第一女诗人。
01
在历史长河中,西汉是一个值得去寻根问底,好好品读的朝代,西汉留给后人的财富和瑰宝,任由司马迁的龙蛇走笔也未必能道尽所有。人们都记住了大汉的英雄、大司马卫青,还记住了天纵奇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飞将军李广永恒的铁汉子形象,也记住了那些为西汉戎马一生的马上将军,黄沙掩埋的历数不尽的军士,他们都成了西汉历史的标签。打败匈奴,保卫疆土,护卫百姓,他们千里纵横,纵马疆场,书写了西汉史上最辉煌的一笔灿烂与厚重。
从汉高祖始,面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部落,几代皇帝励精图治,隐忍不发,只待积攒拳头实力,一击必中!汉武帝就是这一宏愿抱负的执行者,他杀伐果决的统帅能力,扭转了西汉一直不敢与匈奴正面交战的畏惧局面,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对匈反击战、主动战、激越战(?),将匈奴赶进了大漠深处,稳固了北方防御局势,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战斗的绝对性胜利。这些英雄事迹都载录到《史记》中,千百年来受人称颂。
但是,在战事的灰烬中,仍然有一些尚不被人熟知的故事,它们宛若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在残存的薪火中荧光闪闪,不息不灭。她们一样是英雄,是一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民族女英雄,她们的奉献默默无闻,但在历史烟云中又显得那么伟大。
中国人都知道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这些著名的女性人物,代表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以及身为中华女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后来人所熟悉和敬仰。她们是民族的女英雄,她们名垂千古。而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为民族做出牺牲的女子,她们的功勋淹没在茫茫的银河中,但是,她们却依旧闪亮。说起中国历史上早期的一位出塞者,她便是汉武帝的侄女“江都公主”,又称“乌苏公主”的刘细君,她为西汉与乌苏国的政治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诗人。
西汉与北方少数民族通过联姻,换来短暂的休养生息和平局面,是当时的时局需要,大势所向,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手段和外交策略,不管西汉政权强弱与否,这种做法一直存在,刘细君就是联姻的政治棋子之一。
02
从中国联姻史上看,联姻的棋子大多是宫女、臣女等由皇帝册封为“公主”头衔的假公主,真正的皇家公主极少作为牺牲品去联姻,这就是联姻背后的黑幕,联姻双方大都心知肚明。但是,身为皇家嫡亲血统的刘细君,却是根红苗正的直系皇族,曾祖父刘启,祖父刘非,父亲刘建。祖父刘非与汉武帝刘彻是亲兄弟,这么一位金枝玉叶的公主怎么就被刘彻扔到八千里外的乌苏国的呢?
当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来到了与匈奴毗邻的一个较为富庶的地方,这里就是乌苏国。乌苏国不但有较为多彩丰富的民风民情,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地位上与西汉形成对匈奴一前一后的夹击地位,其军事地位险要,如果能与之达成政治军事联盟,必将为西汉钳制匈奴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张骞的建议下,西汉政权为了表示诚心和诚意,带了大量的财物去打通关节,但是,都没能撬开缺口。于是,不得不试试传统又管用的联姻方式。
不过,长期受制于匈奴的管制,也有摆脱之意的乌苏国并没有一味地走到黑,他们派出人员护送出使乌苏国的西汉使臣回国,这其实就是一次实地考察,了解西汉政权实力。西汉的强大,西汉的繁荣,西汉的安居乐业,让乌苏国使者大吃一惊,在东方竟然还有如此富饶文明之地,于是,对这一桩联姻就当即拍板同意,并且先纳了一千匹马的大彩礼,等待迎娶西汉公主。
西汉与乌苏国第一次联姻,况且乌苏国对于西汉政权极其重要,在这种情势下,如果还是派出一位假冒的公主和亲,这显得既不真诚又不尊重对方,汉武帝便想起了一位没有爹娘疼爱的宗室女子,现还寄人篱下,冷暖自知,这样的状况,与去往乌苏国有何区别呢?
或许,在乌苏国还能改变逆境,这也算两全其美的好事。这位姑娘就是刘彻的侄孙女,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堂堂公主会为什么流落别家,没有至爱亲朋在侧?
这得怪荒淫无度的刘建和飞扬跋扈的刘建妻子、刘细君的母亲二人犯下的特大错误。双双被诛的这对夫妻抛下了年幼的孩子无所依无所靠,只得借寄于其他人家,后经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多番找寻,才得以认祖归宗。刘细君冰清动人,丽质多才,温婉可人,深受广陵王的喜爱。在这节骨眼上,刘彻想起了这位侄孙女的好,皇家的气质,皇家的血统,皇家的资颜,是一位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人选了。
就这样,孤女刘细君顶着公主头衔,一下子被西汉政权扔到了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皇帝的一句话,国家的这一需要,没有任何人能说不,其实说不也没用,早成定局!
代表国家形象的刘细君,在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的护卫下,在大量财宝礼品的护拥下,来到了乌苏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刘细君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
到达乌苏国的刘细君,面对年老的乌苏王昆莫,面对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居住简陋等困难的情形,彰显了大汉公主的手腕和能力,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乌苏王,但是通过一年几次的聚会,笼络和团结了乌苏王身边的重要人员,让西汉与乌苏国保持了十年之久的政治联盟,这不得不说是刘细君的功劳和手腕。她的做法是“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众贵族们的欢心,达到联盟的巩固。尽管匈奴也派出了自己的公主嫁与乌苏王,但是在这场政治角力中刘细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身在他乡,心在汉朝,这是刘细君的内心写真。面对陌生的面孔,面对望不到边的群山峰峦,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寂寥,刘细君挥笔写下了“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感叹,这是中国第一首边塞诗,它区别于西汉当时以政治功利为色彩的诗词,具有开创的意义,抒情到位,直撼人心灵深处。这就是有名的《悲愁歌》,班固将其收录于《汉书》中。
如果说刘细君是汉代诗歌的一位拓疆者,已经令人钦佩了,那么,由她发明的琵琶,则体现了她对音律的绝对精通,这天赋了得,更加完美地再现了她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这本是刘细君落寞之余的无意识拨弦,却丰富了中国乐器的内涵,让中国多了一件令世界震撼的弦乐器,刘细君功不可没!
没有知音的刘细君,就这么在乌苏王专门为她建造的宫殿内,默默地望向远方,守护着祖国的利益,国家的期许,度过漫漫长夜。
到了昆莫觉得自己快不行时,他的愿望是将小妻子刘细君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因为军须靡是现在的储君,下一任的乌苏王,这也算是对刘细君的真心爱护。可这看似荒唐,大义不道的“乱伦”,对出身汉室的刘细君来说,有侮辱的羞愤感觉。于是一封信件征求汉庭意见,毕竟她是代表汉室和亲的,这算是一种非常大的人事变化,得有朝廷的认可或授予才能答应。汉武帝接到禀报,回信曰:“从其国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遵从人世的自然规律,不管古今、中外,都特别有意义。
故乡在山的那头,在海子的那一方,刘细君没能乘黄鹄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在为军须靡生下女儿后不久,刘细君遗憾地与世长辞,完成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她是出塞女子中第一位成功的典范!
她是刘细君,很少人听过她的名字,包括她的诗歌。但是,她真实存在过,而且那么耀眼和伟大!
大家好,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晓英,支持原创原创,转载请联系我的助理慕新阳。喜欢我的文字,就送个“喜欢”给我吧!
发现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