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回忆自己写作的缘由,就会想起初三后半学期写过的一封情书。
初一那年,我和朋友闲着没事会编一些稀奇古怪的幻想故事。虽然情节单薄而不完整,但却让我有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没有语法规则,没有中心思想。这大概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写作”了。
后来我开始写小说,每写好一些片段,就被同学们拿去疯传,然后我又写一些新的东西;尽管都没有写完过,但却让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二那年作文得了全班第一。
“你为什么喜欢写作呢?”
初三那年,一个女生在信中这样问。
这个问题把我问懵了。在那之前,我还真没想过怎么会喜欢写作?
仔细想了很久,放学回家后就给她写了一封长信。我说:我喜欢旅行,但自己又是个宅男,所以就只有在写作中幻想了;就像我喜欢你,但不敢说一样。
(不敢说,但还是写出来了)
虽然后来我们还是没有在一起(毕业之前的感情都不牢固),但接下来我却确定了自己跟写作的关系:它是我的一种寄托,记录下所有我想做但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
(不是指犯法的事情)
后来,我和那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搞了一个写作的团伙,常常在一起交流写作的经验,比谁吹的牛皮更大。
于是,初三那年暑假,是我非常开心的一段时光。那个夏天,我们写了很多小说:去金字塔里挖财宝、去亚马逊河漂流,去银河系冒险......
在故事中,我们把世界拯救了无数次。
高中时期,写作成了我考试拉分的“神器”,我的作文分数总是比同学高出一大截。但我也仅仅是把它用来拉分,没有想过要利用它来做点什么。
正好那段时间,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在中国,韩寒、郭敬明带领一大批80后作家横空出世。这些消息,让我一直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难以言表;似乎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辍学当个“作家”。
但是我终究还是没有成为“作家”,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找了个工作应付一下,然后迷茫了好多年,直到两年前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慢慢给自己定位。
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浮躁。
因为写作是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磨的;而不是像媒体渲染的那样,提笔写一篇文章就能引来万众膜拜。
毕业后的那段时间,我坚持了两件事:读书和写作。
因此,工作几年,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写软文、写微博、写微信,都是靠着以前打下的底子。
现在,写作俨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我不擅长语言沟通,比起口头讲清楚一件事,我更能通过邮件的方式,简洁明了地阐述。
另外,写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思考方式。有些朋友是交流型的,他们在跟别人的对话过程中就能思考;不过我是另外一种类型,只有坐在写字台前,翻开空白的笔记本,我才能冒出一大堆想法来。
顺带一提:我和前女友就是通过文字认识的。她看到我的文章觉得很好奇,然后跑到QQ空间把我写的东西看了个遍,然后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们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信,最后分手的时候我也写了很多东西给她。
散文随笔杂谈段子。就差没写诗了。
这是题外话。
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遗憾:以前明明那么喜欢写小说的,为什么这俩年不知不觉就把它放弃了呢?
我归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三个:
1.没有重视写作训练(我认为写作能力是自己所有能力中最强的一项,所以我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其他不怎么擅长的地方,比如沟通、比如做PPT)
2.太注重眼前(我的工作就是写软文、写微博、写微信,于是我每周都会花时间去练习如何写软文,因为这是当务之急;而小说不急)
3.没有持续下去(这段时间,偶尔我也会心血来潮写一些小说;但每次这样的热情都不能保持太久,加上拖延症,让每一篇小说都要拖很久才能写完)
尽管平时在写别的东西,我对小说却仍然恋恋不忘。
不管是参加微博上挺火的#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还是在成长会中写自己的十年计划,我都把“写小说”作为自己的目标。
同时,我发现,自己之所以没有花时间去练习写作,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忙”(比如工作没有做好、各种需要练习和提升的东西),“写小说”这样的事情,难道不能缓一缓、等我忙完了再开始吗?
前几天被S的文章打脸了。
我意识到:有些事情,现在就必须开始了。
我需要给自己找一个监督,而这时候,我看到了写作集训营。
为了加入集训营,我跑到重庆大学里呆了一下午,写出一篇2000多字的读后感。
虽然一下午就做了这一件事,但我已经很有成就感了。毕竟写作才是我的挚爱。
至于呆在写作训练营里,能不能让我写出小说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把写作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对待,有针对性地训练,而不是仗着自己有“优势”,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透支,不闻不问不练习。
对于未来的期待,我的想法是:
1.短期目标是把现在“每日写300字”的任务量提高三倍;
2.中期目标是运营自己的微信号,坚持写读书笔记;
3.长期目标是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