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的中国人不会正确使用筷子”谈成长!

文/张宏涛

上周一,李笑来在其得到专栏说:

2/3的中国人不会正确使用筷子(只是凑合着用),手把手教都学不好,因为小时候幼稚、无知,又逆反,父母越教越不愿学。

还有很多人因为不动脑子,连如何教孩子用筷子都不会,只能发脾气,无可奈何。

如果能够仔细观察,最终找到重点的话,基本上是教的人两分钟就讲明白,而后学的人五分钟之内就能搞定。

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到成长过程的各种障碍。

一,父母自身就不会“正确”地用筷子

从源头上说,我觉得按照李笑来的标准,绝大多数父母,自己都不会正确使用筷子,又如何教子女正确使用呢?那子女学的不标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我们的父母,他们又何尝学过使用筷子的“正确”姿势呢?不都是一代代这样模仿下来的吗?只要能用筷子把饭吃到嘴里,不把饭洒出来,就算过关了。有多少人在意这个呢?

说起来很好笑,正确的姿势虽然大家都没精确地学过,但父母会很在意我们的手离筷头的远近。特别是女孩,如果拿筷子时,手离筷头近了,大家就认为她将来会嫁的近,会起哄嘲笑孩子;如果手离筷头远,大家又会认为这女孩将来会嫁的远,要赶紧教育批评防范……

二,父母不会以好的态度教子女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往往不够耐心和包容。小时候父母如何教我使用筷子,我记不清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高中时,我爸是如何教我骑摩托三轮车的。

他只说了一遍理论,然后,当我在操作时,如果顺序弄错了,或者反应不够快,或者记不清接下来的步骤的时候,他就会在旁边非常鄙视地训斥我,说我笨得像猪,比猪还笨……

我说:你别说这个了,快告诉我接下来怎么做?

但是他不肯痛快地说,他会继续骂,骂过瘾了,才说接下来如何做。但是我是第一次操作这么陌生的东西,说一两遍记不住,再向他请教,他就又会骂,而且在我急着学习接下来如何做的时候,他总是不肯先说,而是继续唠叨着骂……

最后,我愤怒了,不学了。他还在后面说:就知道你干什么都不行!

我在想:小时候我爸教我用筷子,估计也是这样。即便是我妈教的,只要我爸在旁边,肯定少不了会训斥嘲笑打击我。

所以,我不想跟他学习,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不能只怪学习的人逆反。

三,孟子提倡易子而教

孟子说: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意思是:古代的人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如今,大家也普遍不提倡教师教自己子女所在的那个班。


我认识一个老师,他不信邪,非要教自己儿子所在的那个班。

结果,他每天看自己的儿子,总觉得失望。总有一些同学比自己儿子聪明,比自己儿子勤奋,比自己儿子听课认真……他常提问儿子,也常忍不住训斥儿子。儿子也非常厌烦他,看到他上课,就不想听。

最后父子俩的矛盾空前激化,儿子表示,如果父亲还教他这个班,他就不上学了。这个父亲也是气得心脏病差点犯了,再也不教这个班了,说眼不见心静……

教师的子女容易有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把教师的角色带回了家中。子女看不到父母,只能看到老师。老师可以有很多,可以替代,但父母却只有一个,无法替代。如果教师的角色替代了父母,孩子就变成了心理意义上的孤儿了。

教师如果同时还是子女所在班级的老师,角色就更容易混乱了。

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保持严肃;但父母对子女保持严肃就不好了。李子勋说:父母对子女严肃,是爱无能的表现。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如果是被外人(老师或教练)批评了,虽然难受,但一般更容易接受,因为非亲非故,对方没有义务对你疼爱;而且这些老师对大家都这样,相对公平。

如果因此不学,自己就会比大家落后。所以,即便受到批评,乃至羞辱,也更容易忍下来,接着学习。因为大家是为自己学习的,是为了学本领忍的,比如学驾照,大部分人都会被教练骂。但少有人因此不学了。

但如果骂我们的是父母,我们就不容易接受,因为那是我们的父母啊,我们默认他们应该疼爱我们。如果他们不疼爱我们,还骂我们,我们会觉得世界都坍塌了,我们会觉得生无可恋,想死的心都有了(小时候),哪里还有心情去学习?

另外父母骂我们,但却不会骂其他小朋友,我们会觉得不公平,我们才是亲生的啊,别人连亲戚都不是,但父母却对别的孩子客气,对我们简单粗暴,我们会无法忍受这种不公平。

还有很重要的是,小时候,我们往往不是为自己学习的,我们是为父母学习的,我们努力学习也是希望为父母争光的。但如果父母这样对待我们,我们一定会愤怒,但我们不敢打骂父母,就只能消极抵抗,故意不学,以此来报复父母。

所以,父母教子女,效果反而很不好。

除非父母能够对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允许我们出错,不谩骂。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虽然父亲对两个女儿很严格,常打骂,但并没有严师出高徒。


两个女儿水平提高,不是父亲最初的严格和粗暴,而是源自同龄却出嫁的朋友的诉说,说自己年少就被迫嫁给不认识的人过一辈子,人生没有选择,羡慕她们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才激发了她们为自己奋斗喝改变命运的决心,内驱力让她们的动力和水平都大涨了。

四,童年的重要性

下面再回到筷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大部分中国人拿筷子的姿势应该都不够“精确”,小时候限于父母的水平(他们自己的姿势也不是那么准确),大家的姿势都马马虎虎。当我们长大,可以从网上轻易查到更准确地拿筷子的姿势了,但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不会去学和改的。

因为积习难改。大家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已经适应了。如果突然改换一种姿势,会非常不舒服,不适应,很别扭。

就比如刷牙吧,有很多人的刷牙姿势是错误的,源于童年时,父母也不太知道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等长大了,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刷牙姿势,大部分人也还是改换不了,还是沿袭自己童年的习惯来刷牙。如果你说她刷牙的姿势不对,她可能还会很愤怒。她觉得你在攻击她和她的父母。

童年学习的很多东西,都会伴随我们一生。哪怕我们学到的是错误的东西,我们还是很容易沿用一生。所以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的资质要求比大学还要严格,要求还要高。因为小孩没有辨别能力,如果老师教的是错误的东西,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阴影。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一开始就要教给孩子正确、准确的知识。比如普通话。如果从小学的就是普通话,那就很简单了。如果从小学的是家乡土话,长大了再学普通话,口音就不好改了。我就是个悲催的例子。

五,不改变,还因为不是刚需

明知道有更准确地拿筷子的姿势,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去学习和改变,因为大家没有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子的刚需。我们拿筷子的姿势可能不够标准,但大家一样吃饭啊。一样可以把食物放到嘴里。

学正确的姿势,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学会正确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省力?本来就不觉得费力啊。也没有相关考试要求,也不会因为会正确使用筷子,就能让食物变得更鲜美。

所以,大家懒得学。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同辈的亲戚们聚会,讨论起这个话题,大家都说自己拿筷子的姿势才是正确的。然后我们用五花八门的拿筷子姿势进行了挑战赛。大家的姿势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用筷子灵活地夹鸡蛋、夹花生米……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另外,就好像很多不上班或在非行政事业单位上班的人,不愿意学普通话一样;反正家乡话也可以用,干嘛要费劲儿学普通话呢?只要单位没有要求,很多人就不学普通话。

又比如,网上有人问,为何中国男人的身材普遍不如欧美男人(不说遗传的高矮,而是说胖瘦和肌肉的发达程度)。原因是中国过去太穷,吃饱饭就很不容易了,而结婚的话,女方看重的是男方的家境,而不是身材。所以,男人要抓紧时间赚钱,而不是健身。未来,女性会越来越重视男人的身材,男人的身材也自然会越来越好。

又比如做饭,中国女性基本都会做饭,男人也很多都会做饭,但是大家的做饭水平和厨师显然是差距很大的。大家也可以很方面地从网上学习如何把饭做得更好。还可以到专业的厨师学校去学。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花很多时间去学呢?

一是因为习惯了自己过去的方法,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方法不够好;

二是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不想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年轻一代还好)。

也就是说,不是刚需,即便我们的日常做法有问题,或者有提升的空间,我们也不会花时间去学习和实践的。因为我们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

这个我觉得无可厚非,而不是不思进取。李笑来自己也说: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六,拿筷子的姿势需要有标准答案吗?

李笑来推崇的是一个外国人的用筷子的正确的姿势的教程,但是我搜索了一下,中国人也写的有教程,中外都有图片,但看起来,两者很不一样。到底谁的才是正确的姿势呢?这个真的有标准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厨师做饭。同样一道菜,一千个厨师,可能会有一千种做法。别的不说,就说放盐吧。不提什么时候放盐,就说放盐多少吧。大家都知道是“适量”,但适量是多少?每个人都是凭感觉的,不像德国人要拿量杯称……中国人这种随性虽然不标准,但未必就不好。

每次有不同的味道,也挺好。干嘛要标准答案,每次都一个味儿呢?又不是搞工业生产,生活嘛,随性点挺好的。总是一个味的麦当劳、肯德基,反正我是会吃厌的。

小孩和成人的手放在筷子的地方不同,小孩要更往中间放,成人要靠后放。而手大和手小的人,用筷子的姿势也会有所不同,对手大的人来说,这个姿势会很舒服,但对手小的人来说,可能就会不舒服。手胖手瘦也会不同。

因此,我觉得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姿势,应该是适合自己才好。比如我手小,我照那个外国人的姿势尝试了一会儿,我发现很不舒服,因为二拇指要特别吃力。但如果换成中国人的教法,会舒服不少,是几个指头分担了一根筷子。但还是不如我原生态的拿法。毕竟习惯了。

不过这事儿,其实很不重要,所以我不当回事儿。正如上一部分所说,我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七,只要用心,各方面都可以精进!

虽然我觉得拿筷子的姿势不重要,但李笑来提出的这个话题,还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我半月前写的《你有没有认真地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也重点谈过这个话题: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愿意去学习,就沿袭自己童年时学到的方法,就像用筷子一样,不等到孩子出问题,就懒得去思考,不会花时间去学习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如何用筷子,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在人生的各个层面,即便是你从小就“会”的技能,只要你想提升,都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在心灵减肥群,我写过这样的减肥日记——《用心品味食物》:我吃了三十多年饭,但从来没用心吃过。而用心吃饭,和心不在焉的吃饭,对身心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此前,我没有注意到,我没有认真地吃过一顿饭。

在事业方面,只要你用心,你同样会发现在各个方面,你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把我们想提升的方面,变成刚需,把注意力放上去,我们的相关能力就会不断精进!

最后,学习的时候,不要被情绪干扰,而要利用情绪。很多人不能停步不前,就是因为他们被情绪所控制,他们一旦被提醒他们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觉得受到了攻击,就升起了愤怒和抗拒的情绪,这样就无法进步了。

如何利用情绪,而不是被情绪利用,改天我们再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