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creallin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的书籍都有着精美的包装和优美的书名,但是随便翻一翻,并不能有什么段落或是文字让我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我是书名控,所以对于那些耐人寻味的书名十分感兴趣,但是,当我发现这些看似充满着深刻哲学的标题之下,其实都是些泛泛而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灵鸡汤时,我不由感慨,时代变了,变得精彩了,可是人们的眼光,人们的思想境界却愈发狭窄了。
起初,还会对那些激励人心的成功派书籍感兴趣,也会对那些堪称睡前故事的小说投入热情,然而,这样的趣味并不能持续很久。合上书本,过了一段时间,书里的内容在脑海里都灰飞烟灭了,因为你看了其他的书,好像类似的书里面记载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至于那些细节,就渐渐模糊掉了…
让人记忆深刻的书籍是哪些?比如鲁迅先生。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记忆犹新,是因为先生的作品充斥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布满了我们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目。不然,鲁迅先生对文坛以及后世的影响,并不单纯的在于人们的运用与重视,在被重视之后,是先生文章的深刻意义能够刻骨铭心。
鲁迅先生可谓是愤世嫉俗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不是偏执的,他不会生硬的表达,也不会用温暖矫情的鸡汤文字渲染,他用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物塑造,充满故事性的细节设计,来抒发自己的不满与无奈。而今,我们也会去抨击社会上一些不堪的劣性事件,但我们直接了当,我们不管不顾语言暴力的尖锐带来的伤害,我们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得到传递,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在自己的文字里发疯,在社会上却击不起片片涟漪。
可悲的是,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鲁迅先生,当我们也想像他一样伸张正义、揭露狰狞的时候,我们不能像他一样讲述让人津津乐道故事,我们不能像他那样巧妙的将人性的丑恶赋予在小说的人物身上。所以,多少作家只能写着那些温暖如风的小故事,告诉你“我和你感同身受…”,屁啦!你告诉我的只是那些我早就懂得道理,你不过是用精美的包装纸把那些老旧的道理以崭新的面貌递在我的手上,轻轻的说“这可以安慰你…这可以给你提供出路…”。事实上,鸡汤作者本人也没能用自己写的那些矫情语句化解自己的难题,他们也没能得到一个体面的结局,最后他告诉你“一切都是成长…”想想也真是废话,我不成长还能冻龄不是?
矫情的鸡汤,不过是清汤寡水,喝进去味道美极了,然而对你的身体没什么多大的用处,而那些号称毒鸡汤的文字,实则一点也不毒,它们呈现了最残酷的后果,为的就是鞭策你,让你坚强的、有准备的去接受可能发生的悲剧。那些毒鸡汤,就是已经发生了并且话上了句号的事实。
说了那么多,我也并不想全盘否认心灵鸡汤或者是励志成功学,因为有的这类书籍,真的可以影响你的一生。举个例子,刘墉先生的成功学书籍,《靠自己去成功》《再试一次就成功》…这些让你一看就是教科书类的书籍,饱含了刘墉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心得体会,他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以及成功,我的童年受他的育儿经影响很大,所以我在父母那里听不到的鼓励,我都能从他的书里获得,并且受用一生。之所以这些书能深刻的烙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因为里面的故事发生了,并且难题得到了解决,答案是不空泛的,他的儿女真实存在的主角,他们的人生熠熠生辉,我也想拥有那样品质的生活,所以我也有欲望去拥有他们优秀的品质,即便我的父母无法教导我。成长,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课程,品质的养成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关于抉择,关于理想…好多人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修行,活得体面,他们的故事,更值得我去欣赏借鉴,其中,是饱含了大智慧的受用终生的道理。
反观那些现代鸡汤书籍,那文字优美到令人心醉,故事好像也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然后为你假想了多少“如果”,但你最终会发现,生活只有结果和后果,你不会像作者“如果”的那样去解决,也不会有那样的决定,因为我们有能力去处理那些事情,因为我们的年龄和阅历都为我们提供了个人的应对机制,我们其实不需要去看别人的故事,因为那些故事我们不参与,有我参与的故事我可以书写我自己的剧情。那些琐碎的小事,写成了一本书,看着好像很有趣的样子,看着好像作者经历了很多的样子,看完了,你发现好像对你的人生轨迹没有多大的影响,甚至连发生的概率都没有,抑或你也不会和那些鸡汤故事里的人物一样走相同的路。
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也需要跟上脚步,如今盛行于市面的鸡汤文学大家还是慎重选择,因为一旦被高大上的标题蒙骗,那可能会让你浪费掉一段可以学习到更广阔人生哲学问题的时间和精力。
矫情的鸡汤,不过清汤寡水,你也可以写出来,你也会有你自己的人生体悟,所以,何必要用人民币和自己宝贵的时间去肯定别人的人生呢!你要活得有主见且傲娇,你要自信你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比鸡汤文学还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