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蝙蝠》
哈利系列的第一部,异国风的杀人案——对北欧人来说的异国风。澳大利亚有个连环杀手。
此时的哈利还能挣扎着摆脱一小会儿酒精的影响,不过也只是暂时的。两条系在他身上的性命注定了,他今后是摆脱不了这种罪孽感的。而罪孽感又跟酒精特别登对。
酒瓶子、异国、边探案边思考人生;这个早期的哈利实在有斯卡德+谭纳的影子,只是完全没有后面这位的轻松调侃,只有一屁股苦逼债。
哈利的套路大概是,灵感总在喝醉后?
2.《五月女王》
“楼下的大人们讲着他们的痛苦,讲着疏离的这些年,曾经的青春岁月,还有那不期而至的灾难,他们不知道孩子在楼上到底在干嘛,不知道天不怕地不怕的张沛对于这个家的分崩离析是那样恐惧。”
就是这样一种小镇生活,每个人的嘴唇开开合合,讲着别人的闲言碎语。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残忍就相当于不存在,无论对成人还是儿童都是如此。
这种把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和道听途说有根据没根据的迷信和传奇混杂在一起的写法,让人想到《爱药》那种讲印第安人的故事。山啊水啊生理缺陷啊,都带着厚厚一层隐喻。
3.《人间》
一个翻新版本的白蛇传故事。不知道那种扑面而来的苦大仇深和圣母心泛滥是改编之后的文字凸显出来的,还是这种“单纯高尚”的爱情信仰故事现在已经完全不对我胃口,总之这个一味付出最后用命换了个人身的白蛇和天真无邪的小青看得我很暴躁。
说起来,我从小就不喜欢《海的女儿》来着,倒是跟这个故事哪里有点异曲同工。
4. The Neapolitan Novels: The Story of A New Name
《那不勒斯故事》第二部,Lila结婚生子,Elena继续求学,两个少女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不同的方式寻找远离那个街区的方法,并都一度认为自己战胜了对方,但又常常被某个细小的念头困扰:如果她那条路才是更好的呢?
因为讲故事的人一直是Elena,所以她对Lila的矛盾友情表达得更为直接,而Lila对她的,则要通过肢体语言,在话里有话和心口不一直接看出早熟少女的复杂感情。Lila将被她看似愚钝的母亲的一句“you marry too early”点醒,但木已成舟。60年代的那不勒斯,结婚是种永恒完成时。而Elena的高中和大学时光也有过几次起伏。似乎在她带着敌意将Lila丢进记忆回收站之后,她的生活就会以某种方式触底,然后被Lila的一句话或与Lila相关的记忆再一脚踢回正轨。但很快,她的“Lila敌意表”将再次满格。
5.《地海传奇1:地海巫师》
湾湾的译者好像偏爱这种“史诗风”的语言,不过用在这个系列还挺合适,有种传唱多年的歌谣感。
从首部看来,《地海》系列好像有种朴素理想的世界观,守恒、平衡的概念被一再重复,各种老师傅也传递着诸如“直面你最大的恐惧”、“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思想。拿来给小孩子看估计也不错。
“所有力量的起源与终结都同一。岁月与距离 ,星辰与烛光 ,水与风与巫术 ,人类的技艺与树根的智慧 ,这些都是一同产生的 。我的名字 、你的名字 、太阳的真名 、泉水、尚未出世的孩子 ,全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单字里的音节 ,借着闪烁的星光 ,十分缓慢地讲出来 。没有其他力量 ,也没有其他名字。”
6.《地海传奇2:地海古墓》
一个小龙女版转世灵童的成长故事:她是黑暗的信徒,直到黑肤黑眼的法师雀鹰把光指给她看。
“青青草坪上兔子哀鸣死去 ,山脉捏紧它们藏满火焰的大手 ,海洋有鲨鱼 ,人类眼里有残酷 。只要有人崇拜这些东西 ,并在她们面前屈尊降格 ,那里就会孕育出邪恶 ,就会产生黑暗汇集所 ,将那里完全让渡给我们称为 ‘无名者 ’的力量辖制 。”
7. The Neapolitan Novels: Those Who Leave and Those Who Stay
“Leave, instead. Get away for good, far from the life we’ve lived since birth. Settle in well-organized lands where everything really is possible. I had fled, in fact. Only to discover, in the decades to come, that I had been wrong, that it was a chain with larger and larger links: the neighborhood was connected to the city, the city to Italy, Italy to Europe, Europe to the whole planet.”
离开的,留下的。去哪儿,又留在哪儿?某座城市?某个街区?一份工作?重燃的旧情?无法忍受的婚姻?《那不勒斯故事》的第三部,少女时代已彻底结束。Lina带着孩子离开那不勒斯,成了香肠厂里的苦工;Elena与大学教授顺风顺水的生活被两个孩子的出生打乱——更混乱的日子还在后头。长大成人并不能给一切困惑提供答案——Elena的自述中仍然充满各种无法抉择和不知所措,不过她们的苦恼已经是大人的、现实的苦恼了。政治运动、社会变革、婚姻琐事、性别冲突……
“Men, dazed by pleasure, absent-mindedly sow their seed. Overcome by their orgasm, they fertilize us. They show up inside us and withdraw, leaving, concealed in our flesh, their ghost, like a lost object.”
8.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翻新版的电影改编的好“喧嚣华丽”,我还是喜欢那个琐碎的、有点喋喋不休的小个子(顶着一颗鸡蛋形状的头溜达来溜达去)。
阿婆的语言风格就是很适合怀旧的。一半是故事本身所带有的追忆情怀,一半是怀念自己初看这些小说的那个年纪。题外话:阿婆的书还挺适合做初级英语读物的,句子结构不复杂,没什么生僻词,故事又有趣。
即便早就知道案件的来龙去脉,重看波罗系列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鸡零狗碎的细节上:
"Hercule Poirot addressed himself to the task of keeping his moustaches out of the soup.That difficult task accomplished, he glanced around him whilst waiting for the next course."
"'My name is Hercule Poirot.' If he expected an effect he did not get one. MacQueen said merely, 'Oh, yes?' and waited for him to go on. 'You know the name, perhaps.' 'Why, it does seem kind of familiar--only I always thought it was a woman's dressmaker.'"
"He's a Britisher, and does what he calls 'Keeps himself to himself.' He's a low opinion of Americans and no opinion at all of any other nationalitiy."
9.《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
“何为邪恶?”“我们人类织造的网。”
巫术的语言被逐渐剥夺,大法师带着少年驶向世界的边缘,寻找一个不生不死的黑影。同行的一老一少,像Gandalf和Frodo,又有点像Dumbledore和Harry Potter。
10.《亲爱的阿道夫》
雷·布拉德伯里短篇集第二卷。我很喜欢这套书的封面,天女散花神魔乱舞的,像是四次元口袋爆炸会崩出来的各种玩意儿。
《末日临头》:太阳黑子爆炸毁掉了一切看电视的可能,于是房子被粉刷一新、粉刷二三四五新。男人们变得油光锃亮,因为他们终于学会每天洗头了。
《碗底的水果》:强迫症不适合激情犯罪。
《芬尼根》:星星应该到了正确的位置,因为地底下爬出了吃小孩儿的大蜘蛛。
《方枘圆凿》:如果你能找到一颗合适的小行星,那么再疯狂的幻想都可以成为现实。
11.《殡葬人的秘密》
这本里收录的短篇奇幻/科幻类相对比较少,多了些像传统文学小说的故事,而且有不少温情的成分,像是在外浪荡多年的游子终于归乡在等了他一世的女人窗外兜圈子弹吉他这样的内容。惊悚故事自然也是有的:天花板的暗门后门的刮挠声引着你拨开门闩;小孩子们是来着另一个世界的恶魔,带着外敌入侵,追赶他们的大人摔进阴沟死掉,墓志铭印在踩碎的砖块上。
12.《屠猫狂欢》
由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很有意思,仿佛截取一段文化史,细细切了做成玻片放到显微镜底下。又或者像从一个巨物的一条汗毛上,分析出它的组成成分、摄入过何种营养或者毒物(这个比方怎么听着有点污)。
13. The Neapolitan Novels: 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
《那不勒斯故事》的终章,一个失踪的孩子。
那个在字面意义上失踪的孩子的身份,直到情节过半才被揭示出来。在那之前你会有各种猜测:这个“lost”是哪种意义上的“失去”?Elena和Lila加在一起的那五个孩子里,不幸降临到谁的头上了?然而她们的那片neighbourhood有那么多孩子,又会不会是其中的某一个?后来你会觉得,“child”可以替换成“children”,因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她们失去的孩子,远不止那个人间蒸发的小小身影。
在这一部中,时间过得飞快。或许人到中年,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就是如此?Elena四十岁了,送走外出求学的女儿们。下一个瞬间,她是六十岁的外祖母,逗弄过节时来团聚的外孙。她和Lila的和解——敌对——再和解,要一直持续到Lila终于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实践:她不留痕迹地主动消失了。而很久之后,Elena在一个匿名信封里,找到了当年被Lila丢进地下室的娃娃。那是她们第一次并肩探险。
14.《西班牙主题变奏》
“灵魂的救赎是西班牙人生活的主要事业。强盗在去干坏事的途中听见做弥撒的声音,那个皮条客、敲诈犯兼受雇的亡命徒在争斗中受伤后疯狂地恳求神父来听他忏悔。唐璜自己是个藐视宗教的人,可是当石像暴躁地紧抓住他时,他却乞求获得短暂的缓解来与上帝讲和。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将天主教会当作他们灵魂的故乡。”
毛姆用分析人物性格般的眼光把黄金时代的西班牙抽丝剥茧了一番——它的文学、艺术、宗教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