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什么尉原稿回目名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风、寒、湿、暑、燥、火为六淫。
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此脉象,我特地咨询了我自家的二哥哥,疑为白血病症侯。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
更衣,是一个过程,脱,然后穿,穿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能吸引眼球的主要是更衣的前半部分。
遗簪,可以是一支簪,也可以遍地都是簪。
天启大爆炸
天启六年(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京城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那样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2000米,宽 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2万多人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2000人跌成“肉袋”。为皇帝出宫准备的仪仗队中的大象,因受惊从象房中奔逃而出,满街乱窜,践踏百姓,死者无数。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于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使明熹宗朱由校幸免于难。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动,皇帝扔下饭碗,起身直奔交泰殿。速度之快,惊慌的内侍们一时未来得及跟上,只有一个贴身侍卫扶着他。但行到建极殿时,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这个太监 脑顶被砸裂,一命呜呼。明熹宗喘息未定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同时,乾清宫大殿严重损坏,一派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被砸死。
以上随便粘贴了一点,详细描写相关书籍多有记载。
值得顺便提一下的是,该小概率事件发生前已进入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历史上,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如果不删去"遗簪""更衣"等情节,作者用再淫秽的手法写,也会让不少读者看出端倪,所幸作者巧妙地让批书者留下这几个关键词。
对没有经历过天启大爆炸的人来说,天香楼三字绝对不会理解到这上面来, 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容易得多了,对了,天香楼就是蘑菇云。
一年以后,我们的秦可卿姐姐(因核幅射综合症不治)没了。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甲戌侧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卿姐,谁啊? 天启也,何以见得?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一句足矣。
作者铺天盖地描写秦可卿的葬礼,是为了让读者明白秦可卿是代表天启吗?
不!
木夫很少用感叹号的,作者这里用的是障眼法。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甲戌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
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作者写得云山雾罩地就是为了让这几个字显得不起眼。
也许有的朋友还没转过弯来,在天香楼另设一坛,难道是想告诉你那是爬灰的场所?
关于天香楼事件(天启大爆炸)中的脱衣现象,楼主百思不得透解。网上关于脱衣现象的众多解说实在有点牵强,更谈不上专业。
这里应该考虑两个阶段。
一是陨石的质量,飞行速度(包括方向),温度等对大气的影响。
二是陨石爆炸对大气的影响。
后期当然是两个影响叠加。
用白话说,可考虑的因素有强气流效应,气流间的携带效应,龙卷风效应,负压效压,冲击波效应等。
这里的每个效应或几个效应的叠加都可以把当时人们松散的衣物剥光。
而衣物定向飞往某处,这大概与陨石飞行的方向有关。
某女事后光光的坐在轿子上,看似安然无恙。该事件应该有个事件边界,而她正好处在边界上。
谁会真的去研究这个呢?
胡乱聊几句,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