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把菖蒲插在自己家门口,以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菖蒲(蒲剑)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菖蒲(蒲剑)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台湾民间则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的习俗,作用和灵符一样,并留下「手执菖蒲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句子。
农历五月又被称为毒月,不光是蛇蝎之类毒虫开始活跃时候,也是病毒高发季节,而菖蒲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用价值,种植、摆放、悬挂菖蒲,除了防病之外,还能驱虫、净化空气。
古代文人把 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从唐宋开始,文人士大夫开始流行植菖。
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于是有了“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
史上出了不少著名的菖蒲发烧友,不光种植,还把菖蒲搬进诗里。其中苏轼亲自研发天然石盆,留下了‘’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的句子。
陆游则在《菖蒲》诗中写到:‘’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到了花鸟画兴盛的清代及民国,菖蒲更是画家们笔下乐于描绘的植物,郑板桥、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咖们常以菖蒲为创作题材。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与小伙伴一起
赏蒲,品茶,品味慢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