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险中过,芳华一现历蹉跎。
海之微澜平地起,从善从和定风波。
——观影《芳华》之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阶层。有阶层的地方,就有比较,就有评判。
世间没有绝对的圣人,也没有绝对的流氓。
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言说,即使背景互换,结果相差不多。
乱世不必多说,相对平衡、稳定的结构如何才能被打破?我认为,这依靠伟大的人格,比如善良,比如慈悲。
郦波老师在喜马拉雅上讲“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时曾经提到,世人拿“水、茶、酒”三者比喻中国的儒释道,其中佛法似茶,茶水第一口吃下去的苦涩,就体现出了佛家的“慈悲”。
细细品咂,的确如此,若不是这初入口中的苦涩,又怎有后来的回甘呢?若不是这世间的苦涩,又何谈“慈悲”呢?
虽然在电影《芳华》中,先是“活雷锋”后是“战斗英雄”的男主人公刘峰在群体中孤掌难鸣,鹤立鸡群,但他是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清流。尽管他的命运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幸”的,但幸与不幸,都是人设的标准,没有绝对的答案。
善良、温和的人,最后的落脚点也必然是善良、温和的,尽管看起来似乎可以有许多的转折点,但每个人的命运最终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那样选择了,他或她才觉得舒服。比如刘峰,比如何小萍,他们都选择了令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谁有资格评说是“幸”与“不幸”呢?当芳华历尽,在时间的长河中,无论哪一段节点,他们依然善良,依然温和。
芳华是什么?是时间么?
时间是无色无味无形无相的东西,只有通过载体才能呈现出来。我们没有时间吗?有,当下即是。可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追忆时间,追忆芳华呢?
芳华是一种过去的存在,那里有荣誉和欢笑,有厄运和哀伤。更重要的是,那里有“想要却不能再有、想抓却无法抓住”的东西。
然而,在我看来,现在比过去更有意义。虽然清代诗人袁枚在《湖上杂诗》中云:“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少年的时光再也回不去,可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不也是少年时所不能拥有的吗?
我们似乎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好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芳华已逝,流年蹉跎。过去是一场梦,现在又何尝不是在梦中?总是回忆梦境,不如珍惜当下的存有。若想改写梦境,何不改写正握在手中的存在呢?
如果一定要回归到“爱情”这个主旋律,那么《芳华》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灵魂在一堆与自己不匹配的灵魂中折断了翅膀。不过,经历了这种种挫折之后,最终还是相遇了另一个善良的、温和的灵魂,并终生相守,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