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只有在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互联网金融曾是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概念,如今正被不少上市公司抛弃。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盛达矿业、匹凸匹、高鸿股份、益民集团、东方金钰、新纶科技、奥拓电子、华鹏飞、佳士科技和天源迪科等10家A股上市公司剥离P2P业务。伴随着网贷平台监管力度频频升级、P2P行业收益率持续下行,上市公司进入P2P领域的热情悄然退潮。
P2P平台数量增长放缓
短短两年,上市公司布局P2P的局面可谓冰火两重天。2015年互联网金融风头正劲,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也掀起了收购、参股或设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浪潮,其中涉足P2P的公司不在少数。
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2月,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已达116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家。这些火速布局P2P的上市公司甚至跨界转型,将主营业务改成了互联网金融。
以匹凸匹为例,这家原主营房地产的公司于2015年5月宣布更名转型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同时成为A股首家P2P公司。然而,公司并未真正开展P2P业务,也没有带来相关利润。
今年3月28日,匹凸匹公告称,因2015年、2016年公司净利润均为负值,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简称也由“匹凸匹”变更为“*ST匹凸”。公告同时称,公司将启用新网站,曾被宣称“价值10亿”的域名www.p2p.com已停止使用。
“上市公司涉足P2P一方面是为了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不排除炒作概念,那时只要贴上互联网金融的标签,公司股价就能蹭蹭涨。”沪上一位网贷平台从业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P2P行业在当时比较受投资者欢迎,也更容易打出知名度,给公司带来可观收益。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上市公司系P2P平台数量明显增长放缓。从2015年1月的38家,到2015年12月的102家,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近3倍。而2016年上市公司对P2P的热情明显降温,运营平台数量从2016年1月的104家缓慢增长至2016年12月的116家,其中几个月数量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数量则维持在116家,停止了增长。
P2P告别野蛮生长
事实上,上市公司系P2P平台数量基本不再增长也折射出整个P2P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民营系P2P当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分别达到94家、64家、59家,也就是说民营系P2P平台每天减少2-3家。
众多资本撤离P2P的背景是行业收益率下降以及监管趋严。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共有10家P2P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其中4家跑路,6家提现困难。3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1%,环比下降了10个基点,同比下降了222个基点。
与此同时,P2P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迎来监管升级。去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落地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P2P行业,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减持P2P股权,减少P2P领域投资。去年9月,天源迪科、奥拓电子、华鹏飞、佳士科技、新纶科技等5家公司就陆续宣布减持鹏金所。
目前来看,各地网贷平台监管力度还在持续升级。继广东和厦门之后,上周北京金融监管部门向辖区内网贷平台下发《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被业内称为“最严网贷监管政策”。
此外,不少曾经高调进军P2P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上遭遇了滑铁卢。除了两年亏损超6亿元的匹凸匹外,同样跨界互联网金融的熊猫金控出现了债权逾期。熊猫金控原是深沪两市唯一的一只烟花股,公司在2015年4月转型为互联网金融公司。2016年年底,熊猫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互金平台银湖网和熊猫金库出现了9912万元的债权逾期,旗下融信通商务顾问公司垫付了这笔逾期债权,并将该债权以60%的价格转让给了深圳森然大实业有限公司,相应的逾期罚息和违约金共计约2.9亿元也无偿转让给了森然大。在本次交易中,公司亏损了约1.1亿元,并确认了约3900万元的营业外支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系P2P平台凭借上市公司的“增信”效应,成交量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系P2P平台2015年1月成交量为39.36亿元,到2015年12月增加至209.86亿元,增长超4倍。2016年1月成交量206.13亿元,2016年12月成交量达到914.46亿元,增长接近3.5倍。“P2P行业进入了洗牌期,在监管政策下,小平台会慢慢退出,大平台也许还会吸引更多上市公司。”长江证券行业研究员李明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上市公司对P2P平台的选择会更谨慎,投资将趋于理性。
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fantuanjin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