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起因往往是长期处于生活或工作压力之下,这种压力超出了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于是身体开始抗议,不断抑郁、焦虑、痛苦、绝望,都是大脑给你发送的信号,它在努力告诉你“该歇歇了……”
抑郁就是身体在告诉你,卷不动了,也不想卷了。
可是在面对抑郁的时候,人往往还会纠结:“要不要躺平?”或者“能不能躺平?”
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不到无所顾忌地完全躺平,只好一边继续受折磨,一边不断责备自我,在纠结和痛苦中继续沉沦。
这几年网络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45°人生”,意思是说,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只好选择在卷和躺的夹缝中生存,过着一种两面夹击的后仰式生活。
为什么45度人生是最痛苦的人生呢?因为如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完全卷起来,人过的是一种直立的人生,完全不卷呢?就是躺平的人生,两种选择都有受力点,也可以看作人生的支点。只有45°后仰式人生支点不稳,左右摇摆,看起来也的确是最累的。
在这种两面夹击,后样式的生活状态下,往往让我们感到最累的是对人生状态的不确定,摇摆不定,在这种纠结和内耗中,逐渐开始怀疑自我,怀疑世界。
所以说,抑郁的人很多都是很善良的人,他们也更容易被现实动摇,被人和事左右。根本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网络上搜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抑郁状态的人顾虑比其他人更多。
他们会反复纠结:“要不要继续工作、学习?人生该怎样继续下去?”……
他们想得很多,但又无法以坚定地做出决断。这样,就更加深了内耗,导致形成了一个“内耗-纠结-更内耗”的循环,用这个循环把自己锁死了。
打破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就是开始做不一样的选择。
比如,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先尝试不去反复衡量利弊。因为任何选择都有利弊,如果两个选择已经让你陷入了纠结,就说明这两个选择的利弊大致相当。也就是说,无论选哪个,对你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比如”我今天要不要去图书馆学习?“
对你来说,选择只有两个:1.去学习。2.不去学习。
在面对这两个选择时,想要打破内耗的循环,就是尝试尽快做出决定。要么去学习,要么不去。
而且你要明白,无论你做了哪个决定,事情总是在朝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
如果你去图书馆学习了,那么对你来说,这是有收获和进步的一天。
如果你没去学习,一天都在刷手机,躺平,那么对你来说,这是有放松和愉悦的一天。
你看,都有益处。这就是”凡所发生皆有利于我“。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福兮祸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
人的认知决定了思维,思维决定着行动。
改变了认知,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抑郁了,要不要选择躺平?
答案很简单,要么卷起来,要么躺下去。
迅速做出决定不给自己纠结的机会,就不会抑郁。
有能力就全力卷起来,给自己攒一波正向反馈的人生激励。卷不动了就彻底躺一躺,给身体充分休息的时间。
无论做哪种选择,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早晚要归于尘土。
这样想想,纠结还有必要吗?